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生态学还原论分类及内涵研究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生态学方法论层面的还原论

  方法论层面的还原论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作为研究策略的方法论,其二是作为研究方法的方法论。例如,植物群落的初级生产力与它们所吸收的辐射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对植物辐射能分数的测定来计算群落的生物量,这反映了一种还原论的研究策略。另外,研究中对光合作用进行测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往往体现了一定的还原论思想。这两种方法论既有不同也存在一定关联。一方面,作为研究策略的方法论更倾向于从微观世界中找寻原因,提出假说,并以此展开研究,这就涉及研究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研究方法是研究策略的具体体现。生态学方法论层面的还原论研究不仅要关注作为研究策略的方法论,也应关注作为研究方法的方法论。作为研究策略的方法论而言,主要体现为“分析”或者“综合”两种策略。自上而下进行“分析”的研究策略蕴含了一定的还原论思想,自下而上的“综合”研究策略则体现了一定的整体论思想。生态学研究中渐进式分析的研究策略体现了方法论层面的还原论思想。这种分析的研究策略重视对现象进行逐步分解,从而发现其中的内在机制,进而对系统行为进行解释。但是,这种下向的研究策略和认识论层面下向的认识策略是不同的。认识论层面,还原论主要体现为下向溯因的认识策略,而方法论层面主要体现为下向分析的研究策略。认识论层面认识策略的选择对方法论层面的研究策略提供指导,方法论层面的研究策略是认识策略的具体体现。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例如生态学实验也经常采取设置对照等方法来进行比对研究。例如,潘尼(Paine)在岩底潮间带群落中去除海星的实验,该实验证明了顶级食肉动物成为取决群落结构的关键种。这些实验方法均体现出一定的还原论思想。生态学方法论层面的还原论可以结合生态学相关研究进一步分析。以克莱门茨(Clements)为代表的机体论学派认为群落类似于一个客观存在的有机体,群落的演替过程类似于个体生物的发育过程。机体论学派还认为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群落的分布通常呈间断分布的状态。格里森对机体论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群落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研究者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集合并没有明显的边界,且呈连续分布的状态。个体论的这种观点是还原论思想在生态学本体论层面的体现。方法论层面,个体论学派也同样采取了一种还原论的立场。首先,个体论学派持有两个基本观点:1.构成群落的种群是独立的;2.群落没有明显边界,且处于一种连续分布的状态。这两种观点得到了惠特克(R.H.Whittaker)等生态学家的`研究支持。惠特克的研究证明了群落并非一个具有明显边界的实体,该研究主要采取了一种梯度分析的方法。梯度分析方法是将一定区域内物种的组成情况和环境梯度联系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具体而言,以植物物种的相对密度作为物种组成情况的主要指标,同时测定各个地点的海拔和干湿度作为表征环境梯度的两个指标。根据两方面的指标最终寻找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组成和环境要素的变化之间具有密切关联,这说明每个物种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没有任何两个物种的分布是相同的。每个物种或种群都是独立的,根据物种属性的不同各自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群落往往是根据环境梯度连续地依次排列,从而无法分辨出明确的边界。可以看出,环境梯度分析的研究方法侧重从物种层面进行群落属性的研究,这是一种下向分析的研究策略,也是还原论思想在实际研究中的体现。由于个体论学派认为群落仅仅是物种或种群的一组集合,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也将促使生态学家更为关注物种或种群的属性及特征,希望从物种的角度对群落构成进行解释。这一方面会促使相关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促使研究者对一些适用于物种水平,观测尺度相对较小的研究方法的运用。

三、余论

  自奎因在对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的批判中首次提出“还原论”一词以来,还原论便成为许多学科领域质疑的对象。这一方面是由于物理主义希望通过逻辑构建来实现“科学的统一”,却忽略了各学科领域特质的不同及学科发展的变化。这导致了作为其工具的还原论无法有效实现学科间的逻辑沟通,进而陷入“为了还原而还原”的哲学泥沼。另一方面,各个学科领域对还原论的辩护或质疑中,包含了对还原论的多种解读,争论也因此更加含糊不清。因此,对该主题的有效讨论一方面需要对其工具角色进行反思:还原为了什么?或者为了什么而还原?另一方面需要对还原论做出清晰的界定。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研究尺度较大,研究对象复杂多样。对这样一门学科中还原论思想的研究,无疑将对科学统一目标这一哲学论题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对生态学还原论思想及其内涵的分析,首先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进行初步界定。其次,目前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均呈现出了不同强度的还原。例如,本体论层面种群可以被视为是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也可以被视为由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构成的集合,其中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是以相同的基因构成为依据;认识论层面,成土作用的研究表明该研究不仅运用到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种理论,而且对这些理论的运用并不要求逻辑的可导出性和可连通性;方法论层面,捕捞业中对年捕捞量的估算经常通过年龄结构或体型大小来进行,而通过鱼类生活史等方法可以使相关推测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生态学还原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框架之下做出强还原和弱还原的进一步区分。实际的生态学研究中,还原论思想往往体现在多个层面,从而呈现出一种综合还原的态势。对这种综合还原思想的研究可以更真实反映还原论思想对生态学研究的影响。

【生态学还原论分类及内涵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产业生态学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2.葡萄生态学论文

3.翻译生态学论文

4.小型兽类在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价值论文

5.生态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研究论文

6.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英语课堂管理研究论文

7.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研究论文

8.学术论文分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9488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