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水绘园导游词(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二:如皋水绘园导游词

  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2001年元月25日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水绘园。园林巨匠陈从周教授赞誉此园为“天下名园”。提到天下名园,大家会立刻想到南京瞻园、北京颐和园、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扬州个园??大家也许会觉得称呼如皋水绘园为天下名园有些言过其实。那么水绘园究竟有什么特色以至于让园林巨擘陈从周教授都赞叹不已的呢?!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原是如皋人冒一贯的别业,至其第四代冒辟疆时将旧园重整完善。冒辟疆是明末四大才子(另为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之一,明亡清兴,冒辟疆不愿为官,携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隐居与此,寄情与园。毛主席曾予以高度评价:“所谓明末四大才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奉清朝、全节而终。”水绘园,有人说这个名字好生雅趣。“水绘”是我们这个园子的一个独特风格,一般园林都会用各种各样风格各异的墙壁来隔景造景,而水绘园中不设垣墉,以水绘景,将各个方向的水道连接,汇集到园子里,凭借水流隔景绘景。亭台楼阁、粉墙黛瓦、翠竹烟柳??倒映在水中,活脱脱就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画中游”。

  我们踏上“逸桥”四周观望,脚下是碧波如烟,身后是粉墙黛瓦,前面是遍栽花草树木的土坡障景。这里是“画中游”的入口处。“逸”顾名思义是文人逸士隐居于此,我想还应该有闲逸洒脱之意吧。古园林就是一个梦,它将文人雅士无法实现的志向、将心中梦想的美好,都借助园林表现出来。大家请看这粉墙黛瓦,这个屋顶是不是很特别很熟悉?这就是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又叫“封火墙”。其实古时封火墙并不是徽派建筑特征。大家都知道,古代建筑主要是木质结构,火灾发生后蔓延迅速,因此古代对防火特别重视。明清时期,封火墙作为一种新型的防火分隔设施在民居建筑中被广泛使用,而将封火墙推广至民间的是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木制结构蔓延快,连带损失严重,何歆提出每五户人家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后来人们看到封火墙真的能有效遏制火烧连片的大问题,就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徽州的建筑工匠们对封火墙又进行了美化,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前面这土坡障景还没有取名字哦,大家可以根据意境发挥自己的想像,给它取个名字吧!原先水绘园是从西大门进,那里的土坡障景是个绝妙佳境,待会儿带大家去感受。前面这条鸟语花香的石板路,曲径通幽处就是园中精华。一般园林中的道路都是蜿蜒曲折的,这是造景必不可少的手法,它的妙处在于制造“移步换景”的惊喜。“路因景曲,境因曲深”。大家可试着闭上双眼,闻着空气中的清香,往前慢慢跨出三大步,睁开眼,是不是景色的奇妙与方才不同了呢?选景拍照的人感受应该更明显一些吧!古人造园,道路和庭院地面用石块铺设,很是华丽整洁。花木间的小道、池水岸边是用鹅卵石或是瓦片,日久生出苔藓,或是在缝隙里种上一些花草,自然天成,古色古香。我们这条路两边是瓦片,中间是石板,是既考虑到了园中游人的安全,又达到古朴雅致的场境。前面这四个

  苍劲有力的大字就是陈从周教授为园中题写的,拓印在这大石上倒是浑然天成,只可惜这颜色用得媚俗了,不知苍绿是否更恰当呢?

  眼前这个小桥小、低、简,看上去没有任何特色,但结合桥下的流水,却是和谐古朴,有“凌波”之感。园林造桥大多低矮,拱桥除外,为的就是这“凌波”的意境。小桥左边是“洗钵池”。“洗钵池”原是唐代建造的中禅寺的放生池。宋代着名文学家曾巩的三弟曾肇,幼年随父亲来如皋,在此读书,常在池中洗钵,因得名“洗钵池”。后曾肇考中进士,做了泰州知府,怀念在如皋读书的时光,特镌刻“隐玉斋”三字石碑置于此。大家请看小桥的正前方,是一座叠石假山,山腰处伸出一苍劲扶芳藤,蜿蜒缠绕至山顶,形成山抱藤、藤缠山的画面。园林造景,叠石假山,好比创作写意的立体山水画,山不能写真,只能写意,过于写真便无韵味可言。假山源于自然,它使植物、水与建筑群巧妙结合,于人工中现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使人在喧嚣的城市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小型假山选石,当以米芾说的“美在瘦、皱、漏、透的太湖石为首选”,但大家都首推太湖石,以至现今太湖石几乎绝迹。宜兴石、散兵石(也叫巢湖石,是张良“四面楚歌”散兵之地。现散兵石作广义的太湖石)因其形状和太湖石相近,所以近代多用此两种石。我们面前的是散兵石叠造,山抱藤、藤缠山,浑然天成的一幅浓缩山水画。

  桥的右后方是古澹园,原是冒辟疆好友佘仪曾的“壶岭园”。清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路过,他尊冒辟疆“澹泊明志”之情操,遂题字改园名为“古澹园”。古澹园内珍藏着宋代以来大量的如派盆景代表作和不少珍贵的古盆。如皋盆景在国内外盆景艺术大赛中屡屡夺魁,蜚声海内外。

  盆景起源于中国唐代,明清时极为兴盛,后来使入日本,又由日本流入西方,从而带动全世界的盆景文化。大家看看这盆景的造型非常讲究,其实艺术是相通的,书法家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豁然开朗,书法一下子精进。盆景艺术属于绘画艺术范畴,盆景是“无声诗,立体的画”,盎尺之盆、竟尺之树,可藏天地,可抒胸臆。盆即画纸,树即笔墨。古人论画有“计白当黑”之说,那么这树就是笔墨,盆中虚空处就是留白。大枝与小枝间互相呼应,左右前后伸缩挪让,均和谐统一,而又在和谐中变化,这样盆景才生机勃勃、壮不肥、瘦而清、宛若天成。所以做盆景之前,盆景艺术家心中会构出一幅画,然后按照心中所想慢慢用心培育,这培育的过程可不简单,盆景艺术家心中会构出一幅画,然后按照心中所想慢慢用心培育,这培育的过程可不简单,如果是树桩盆景,有的得培育几十年才能成一盆呢!在盆景艺术家的精心培育下,盆景不但“形似”,且“神似”,“形神兼备、风姿天然”。个中的艰辛与喜悦那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

  如派盆景以蟠扎为主,辅以修剪,工艺精细,造型多为“两弯半”,可组成“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姿态。所以有“左顾右盼两弯半,云头雨足美人腰”的说法。

  出了古澹园,过长廊,便来到壹默斋。壹默斋旁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西大门进来的土坡障景。当年冒辟疆挖土将园中水道相通,仿唐代诗人元结的“筑三吾亭于溪上”情趣,取名“小浯溪”,并在溪上仿建“小三吾亭”。挖出的土就近堆积成土坡,遍栽翠竹,既护坡,

  又成障景,取名“妙隐香林”,禅意无限。妙隐香林往北为“涩浪坡”,坡之延伸,余脉未尽,余情末了,故为“涩”。冒辟疆曾多次聚集当时的文人雅士于此,仿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的“曲水流觞”之风流。吟诗作赋,谈古论今。

  壹默斋的壹为专一之意,默有缄默之义。明末,有志之士在苏州虎丘成立“复社”。复社是封建社会最大的文人政治组织,有会员一万多人,他们和阉党余孽阮大铖之流作斗争,义正词严,浩气凛然,吓得佞臣不敢出门。后来阮大铖之流死灰复燃,复社被查封,冒辟疆险遭迫害。不久清兵南下,明王朝消亡。冒辟疆不肯为清人之官,仿效陶渊明归隐水绘园,寄情于山水。斋中有一轴“俨成高士宅,半作老僧居。竹径通禅梵,花窗枕道书。龙蛇忽变幻,烟水定如何。苦忆来年事,飞沙卷白鱼”。将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无奈隐居的悲愤之情抒发无余。一旁的寒碧堂,背林面池,因为堂后多种植白皮松,故名寒碧。西北角有“碧庐”。冒辟疆的好友戴敬夫,号碧落道人,曾想在水绘园内建庐。明朝灭亡他在浙江绝食而死。冒辟疆敬仰他的气节,完成他未了的心愿,在园中建“碧庐”以纪念戴敬夫。

  赏景最佳处是壹默斋后面的月台,这里视野开阔,一览无余:悬溜峰自东穿水而出,峰底是悬留山房,峰腰处有湘中阁。北部有波烟玉亭、小三吾亭,西边有镜阁。远处的古城墙将这幅生动的山水画定格成永恒。

  悬溜峰本是湖南衡岳七十二峰之一,冒辟疆非常喜爱,就请来造山名师张南垣仿其形而堆之。这个悬溜峰是黄石堆砌成的,黄石质地坚硬,纹理古拙,中间可以挖洞,洞中空出少许地方,在里面贮上水,并且故意凿出漏隙,让涓涓滴水的声音从上而下叮咚作响,如音乐般空灵回响。溜,为水滴下之意。小假山容易造得精巧,大山却难造好。所以悬溜峰用土混杂在堆砌处,种上树木花草,树大叶茂,浑然一色,全然不见拼凑的痕迹。悬溜峰堆叠自然,气象雄浑,呈现自然真山水的神韵。悬溜峰洞中采光柔和,石凳石桌有仙人居之感。洞的制造采光过量会一览无余,失去趣味,太黑了又令人恐怖,悬溜峰则恰到好处。绿树、奇峰、妙阁、山房,整个悬溜峰就是一幅绝妙的画卷。

  现在我们来到园中绝佳处“水明楼”。清乾隆二十三年,安徽盐运使汪之珩因敬仰冒辟疆的人品气节,建楼以纪念。楼成之后,他夜间登楼赏景,见月光倒映于洗钵池,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残夜水明楼”,逐定名为“水明楼”。后如皋知县何廷模为之题匾额。如画般的水明楼让陈从周教授叹为观止:“水明楼之妙,实为海内孤本”。大家看到水明楼临水而建,自身又雕梁画栋,是不是像一画舫荡漾在水面呢!水明楼南北长约42米,宽约5米,楼内九曲十八弯,用回廊相连接,信步进入,你会有一下子成为画中人的美妙感觉。我们先从一排的临池漏窗往前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就有凭窗借景之法,隔窗望去,小桥流水、碧波烟柳、亭台楼阁、来来往往的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全都收进画框中,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感觉“人在画中,画在水中”。不知细心的朋友有无发现,临池处都是回廊,赏景之处都设在距离窗户稍远的地方。这是因为坐在窗边,势必把倚窗作为栏杆,身体能探出窗外,这样就会只见山见人却不见画。离窗户远点儿,窗户的轮廓就成了画框,窗外的风

  景就尽收画中,难分彼此。这样漏窗的设计才有了意义。往前走有一很小的庭院,倚窗处栽着芭蕉,雨夜在室内听雨打芭蕉是一种非凡的享受呢!风水学中有“角冲犯煞”,所以芭蕉在这里也起着“镶隅化煞”的作用。眼前这红木竹罩最是引人注目,它是以四块红木板雕刻镶成的立体竹石图,其叶片清晰分明,细枝镂空剔透,形态非常逼真,据说当年雕匠花了一千多个工作日才完成。前轩中悬挂着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画像,游人至此,不禁神往他们当年才子佳人的浪漫情怀。

  楼西有隐玉斋,是宋代曾肇幼年读书之处,曾肇任泰州知府后,题“隐玉斋”三字石碑于此。庭院内有古桧一株,相传为曾肇与其父亲亲手所植,距今已有990多年,仍枝盛叶茂。隐玉斋西侧墙面上有一关羽像,冒襄父亲亲笔题跋。

  历尽沧桑,水绘园几兴几落,修建后的水绘园再现当年风华。上海复旦大学喻蘅教授游园后赋诗:“三白追忆画水村,迦陵雅记剩朝墩;时贤能续文明史,再现风流水绘园”。 ★:壹默斋是因为钱谦一是壹默老人得名,实是误传。钱谦益号牧斋,东林党领袖之一,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1978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