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重门》读后感(4)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重门》读后感9

  花了好一段时间,终于读完了《三重门》,却没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因为里面有太多东西值得让我思考……

  很多人讽刺着说韩寒是个愤青,就算是这样,又有何不可?至少别人敢爱敢恨,敢想敢说,总比那些虚伪来得实际。当我们穿梭在城市街头时,总覆盖一层华丽的外壳,这外壳既是人心所造,更是社会所造,它使人们在抉择的一瞬不加思索地选择了虚伪,却又开始为自己的角色感到迷离……人活着,或多或少为的就是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而快乐,为亲人、为朋友、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而对于韩寒,他所希望得到的快乐是更多人的理解,这里是更多人而不是所有人,因为他更需要在他身旁的人的离解,至于那些高踞在高等教育上人云亦云的人,也就渐渐地无关紧要了,毕尽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难以改变几个时代的力量。在回到愤青的话题,我同样也有当愤青的欲望,但我没有那个资本,我难以将自己所有的敢爱敢恨毫无顾忌的诠释出来。站在自己的天空望着韩寒,发现自己这儿比他的世界小了好多,他那里的暴风烈日使他拥有了更多绚丽的彩虹,我默默退后了脚步。

  记得我最初看到韩寒的文字,是从《像少年啦,飞驰》中的序开始的,(我更喜欢看序或者后记,因为那里会有一个相比而言更真实的雕塑出现在眼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雕塑已固定的神情中感受它的心声)接着便是《三重门》,以及他的博客,其实他的东西我所看的并不算多,说起来难免会有些主观。在《三重门》里,我能感受到韩寒在描写青少年单纯、幼稚却又自认为成熟的爱情背后,更多展示的是当今素质教育成果,一个个老师敷衍、清高、片面,而学生也是高傲、虚伪、所写的文章矫揉造作、盲目追求方框中的个性,学校里的领导做足了表面文章,把素质教育当成了玩RPG游戏,平时随便搞点这样那样的小活动,站在高处看似乎每个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心想所有人的素质的数值一等都有不小的上升了,然而学生们的确在这些活动中收获了不少――是经验(在老师、校领导面前受点罪、演点戏,回过头来三五成群拼命地骂)……不明白为何很多人总是在大力宣扬我国的素质教育多么多么的成功,取得了多大多大的进步,我想也只能敷衍地用每个人心中的比例尺各有长短不同来解释罢。

  我正跻身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长龙之中,是社会、是家庭堵拦得让人只有这一条出路,又或许我又更多的出路,只是我不敢于承认罢了。就好像我正站在素质教育高塔上,看到窗外或喜或悲的他,只能油然而生一种同情、一种敬佩,却不敢从高塔上向下跳,走进他的那般世界,只能继续迈向一切未知的塔顶。这或许就是我最痛恨的地方,窗外的光景和塔顶的神秘都让我留恋,以至于难以完全投身于任何一个选择之中,我还在徘徊,由于我的不敢于爱,不敢于恨,不敢于想,不敢于说,简单的归结便是虚伪,我不想归罪于谁,因为选择比埋头努力更能让人在成长中成熟。我不想现在就做出我的选择,因为随着对自己的不断认识,我会更加理性地面对未来。

  我不想用点评的语气去谈韩寒,因为谁都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人的人生,我也不想在文章中出现中国这样的词,因为我知道,我很渺小,和所有人一样那么平凡,一辈子也望不尽它。

  轻舒口气,终于,外面天亮了,又要开始踏上走往校园的征程,之前的话仿佛是在睡梦中写下的。好了,我现在能做的只有上学了……我确确实实没有勇气去当一名反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只能在梦中默默地祝福韩寒,真的,快乐就好。与其不断地为未来的选择而烦恼,不如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未来的让未来去选择吧……这才是真正的我,反正我是金子,总要闪光的……

《三重门》读后感10

  花开花落,人生起伏,却总有一种东西留下永恒;品读世态,体味生活,也总有一种东西记录世间百态;繁华浮躁,朴素清明,同样存在一种事物解析生活之理。毋需声音,也不必宣扬,静处一室,品读一本好书,也许我们会体会很多,收获不少。书味飘香,在读书的氛围中,思想升华,置身作家内心世界。

  “80后”作家中我欣赏韩寒,不仅是他的文字,更因他的性格。初看韩寒的文字,觉得笔锋犀利,一针见血(我先看的是他的《毒》,这是一本他前三本书的文摘集)。

  读《三重门》,我会为Susan与林雨翔的朦胧爱情所感动,甚至流泪。心心相通却无以表达,朦胧爱情之美就在于朦胧。而对于林雨翔的遭遇,我更觉可惜。热爱文学却无以发挥,被其余学习所羁绊,与现实中的韩寒极为相似。或许它打动人的地方就在这儿,韩寒受同龄读者爱戴的原因也在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永远是一个值得品读的话题。

  再读《三重门》时先觉得这本小说很像钱钟书的《围城》,无论是文笔,还是整体基调,主人公林雨翔与方鸿渐惊人得神似,其中雨翔对Susan的感情又颇像《天龙八部》中段誉对王语嫣的痴情。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主人公林雨翔的个性及为人处事的风格随着小说的进行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革。初中时的林雨翔性格温柔敦厚,较为单纯,学生气甚浓;进入高中后雨翔性格中的锋芒显现出来,和钱荣争得不亦乐乎,小说的风格也因此有所改变。小说和作者一起在成长,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感觉。林雨翔的变化或许是青春期使然,不知韩寒的青春期是否与雨翔相似呢?

  掩书细想一下,感觉韩寒与钱钟书的区别在于韩寒笔锋更加尖锐,书中更多地展露出社会灰色的一面,并且不留情地给予鞭挞和嘲笑。这也许是因为写作时代的不同,或者因为钱钟书是一个儒雅的学者(人离书本近了,离尘世自然就远了),而且他生性温和;韩寒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曾经是),是臣服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学子(包括我)中的异类,其中特深刻的思想如同一把利锥,直指社会。

【《三重门》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三重门读后感三重门三重门

2.三重门读后感三重门

3.《三重门》读后感

4.三重门读后感

5.《三重门》读后感

6.三重门读后感

7.三重门读后感

8.三重门读后感想

9.三重门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2445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