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识字教学总结(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识字教学总结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根据这一要求,实验教材第一册中,安排学生认识400个生字,其中100个会写。识字量比以往教材有明显提高。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几百个生字,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就成了本次教材实验的重点。

  我们认为,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首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其次,还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巩固。因此,本月中,我校实验组集中开展了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位教师分别上了一节研究课,全组教师参与听、评课,共同探讨教法,总结经验。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课堂识字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优势,营造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为老师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蔡兰芳老师执教的《影子》一课、陈祖兰老师、徐宇红老师执教的《比尾巴》一课,陈青老师执教的《比一比》,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老师们正确认识短文作为识字载体的作用,教学中都注意充分利用短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识字。

  2.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陈青老师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先让学生读“黄牛”、“花猫”、“鸭子”、“小鸟”等词,再让学生观察本课挂图,把词语贴在图中对应的事物的旁边,这一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3.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生字教学中,简笔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现汉字的象形特点,有效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蔡兰芳老师在教学“影”字时,根据“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画了一座亭子,亭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学生把图和字比较、观察,发现亭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儿。学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记住了“影”字。陈祖兰老师在教学“鼠”字时,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露着尖牙的老鼠,看了图,再来记“鼠”字,既轻松,又有趣。

  4.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杨晓军老师执教的是《语文园地三》一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杨老师让学生把生字填入相应的花朵里,她告诉学生,谁填对了,就把小花奖给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调动了起来。之后,杨老师又带大家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边欣赏美丽的景色,边识字,学习的气氛非常轻松。

二、正确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

  1.重视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足够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学生具备了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常用偏旁部首、汉字结构等知识,就可以形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能贯彻这一教学思想。

  2.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教学生学会分解合体字。有了知识不会应用,是书呆子,有了知识又会灵活应用,就形成了能力。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完成新的学习任务。针对汉字中合体字较多的特点,首先,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牢记住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结构等基础知识,学会分、合“合体字”。如,徐宇红老师在教学《比尾巴》一课的生字时,把“公”和“松”、“巴”和“把”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感性上认识独体字和合体字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汉字,能比较形近字。学会比较形近字,既可以减少错别字,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新字。例如:陈青老师在教学“颗”字时,把已学字“棵”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通过换部件的方法很快记住了“颗”字,同时也记住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减少了错别字的发生率。

三、加强写字训练,坚持一个“少”,做到一个“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字的要求和地位大为提高,特别强调写字能力的培养。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坚持一个“少”字。同时还应注意:

  &nb

  sp;1.重视对写字姿势的指导。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一笔一划,把笔划写到位;把字写端正,注意美观;爱惜笔墨纸张,爱好整洁等。

识字教学总结 篇4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识字难这个拦路虎,出现在了启蒙教育的开端,如何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地识字,在快乐中识字,我们在实验中摸索出了一点经验,为了更好转变观念、转变思想,在识字教学中播种创新的种子,特总结如下。

  一、从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

  过去的识字教学通常是封闭的教学,就单一的教材进行学习,就单一的课堂学习进行识字训练。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封闭教学必然走向开放教学,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识字教学的封闭状态,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一)开放教材。

  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注意了以下三点:

  1.识字教学与民族文化。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随着历史地演变,只有中国的甲骨文字演变为现代汉字。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且是负载着古代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他本身就具备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含量;一个个方块字本身就是能引起人无限感情的宝库。让识字教学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刚入学的儿童喜欢探奇求新,对自己所要学的东西总是存在着一种自豪感,给他们介绍汉字的辉煌历史和光明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2.识字教学与阅读实践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将识字教学与阅读实践结合是巩固识字的好方法。一是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读物,二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再创造,组成词,串成句,连成段,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巩固加深学生对其的应象,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的生字,把本课生字创编成一段文字: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摇篮,一顶凉帽,透明的翅膀。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机坪上。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上(带点的字为本课生字)。又如教学《识字四》一课的生字,可用相关的基本字编成韵语识字:虫子旁,昆虫多。小蜻蜓,象飞机。蜘蛛忙,忙结网。小蝴蝶,穿花衣。虫字旁,有动物。爱劳动,小蚂蚁。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在翻土。学生通过读词语、读句子再次识字,避免了单一的教材识字,增强了其阅读识字的兴趣。

  3.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

  识字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的运用重新回到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中去,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操作,从而激发创新能力。如教学杏、李、桃、苹字时,让学生学当小商人,自己动手制作水果买价的标签。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出色彩丰富,造型新颖的标签,在写标签的同时也巩固了这几个生字的字形,加深了记忆。

  (二)开放课堂,即开放教学空间。

  开放的教学空间应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在课下、课外广泛识字,为学生创造广泛的实践空间。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1.教学空间向综合学科延伸。把语文识字与数学、美术、思品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效率。

  2.教学空间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和爸爸妈妈一起打开语文书的活动有效的使语文延伸到孩子们的家庭,让家长也来打开语文书,和孩子一起走入语文课本、走入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识字学习中来,让我们课本中所认识的生字在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玩中再现,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强化,如路过车站一起认认站名,走过商店一同读读店名,经过工厂一起念念厂名……使语文识字正走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使孩子们真正的在生活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3.教学空间向各传媒延伸,向电脑网络延伸。学生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玩具商店去搜集商标字,可以上网查找有关文字的趣味故事、识字的秘诀,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

  二、从单一教学走向多样教学

  识字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识字过程中也容易流于枯燥乏味。教师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把识字教学简单化,以识字来教识字,试图用一个单一的多字教学来解决问题。多读、多写、多练,固然能强化识字记忆,但研究表明,让一个孩子写三至四遍是最佳的记忆程度,此时的记忆和兴趣正好互为补充。

  (一)调动多种感觉通道,引导发现识字方法,拓宽思维空间。

  1.用好双眼,让学生学会观察。

  儿童总是睁大着眼睛看世界,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他们不仅用眼睛,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世界的,用他们的双眼,打开观察这扇大门,以观察为基础,让观察成为识字教学的一个有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识字方法,在观察中总结识字规律。

  2.解放嘴巴,让学生敢说、敢问。

  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把自己双眼观察到的字形特点大胆的说出来,把自己的想法、疑问提出来,这样能更好地拓展孩子的思维。如教学热字时,一个孩子问到:‘热’字为什么有四点底?话音没落便有两只小手高高举起,一个孩子说道:我们热起来的时候就会流汗,那四点就象我们流的汗另一个孩子说道:四点底和火字有关,天气热的时候就象火在烧似的感觉,所以‘热’有四点底作为老师的我,没开口说一个字,这个问题已经从两个孩子的口中得到了圆满的回答,使孩子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

  3.解放头脑、身体,让学生敢想、敢做。

  低年级的学生是最富有想象的,他们的思维既形象又活跃。在生字字形教学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身体动起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如教学人、从、众时,我就让孩子们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字形。人:一个学生单独张开腿站;从:两个学生并排张开腿站;在他们后边一个孩子站在凳子上,

  他们三个合在一块就变成了众字。在学生自己的想象中,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很快就熟记了这三个字。

  (二)融合多种识字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通俗地说,就是引导、鼓励孩子们想得远些,想得快些,想得与自己过去不一样,想得与别人不一样;说得概念一点,就是有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流畅性以及思维的独创性。

  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有加一加、减一减、 换一换、分解法、动作演示法、游戏法、字谜法 及 歌诀法等等, 所以在学生才开始学习生字时,我就注意把这些识记字形的方法逐渐教给学生。在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以后,我就注意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些方法灵活地记忆字形。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因此在学生学习生字的字形时,我常常会问这样两个问题:记这个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还有更特别的方法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学习汉字,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而求异的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创新实践,学生就能获得创新的成功喜悦,就更乐于求异,敢于创新,生字的学习将趣味无穷,所以几乎每一个生字,孩子们总能说出几种识记字形的方法。如教学怕字时,学生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加一加: +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4181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