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计划(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二周 开开心心上学去

  第三周 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 我认识您了

  第五周 我们的校园

  第七周 校园里的号令

  第八周 课间十分钟

  第九周 上课了

  第十周 玩得真开心

  第十一周 吃饭有讲究

  第十二周 别伤着自己

  第十三周 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 美丽的冬天

  第十五周 健康过冬天

  第十六周 快乐过新年

  第十七周 新年的礼物

  第十八周 期末测试

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观点。(2)教育学生积极认真做好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并能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家庭,社会的生产劳动中去,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并掌握一定生产技术和具有初步经济管理能力的后备“新型农民”。

二、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认识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世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只有劳动才能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只有劳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通过劳动实践,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勤劳俭朴、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通过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掌握一种以上的劳动生产技术,并在家务劳动、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和生产劳动中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

  4、以基础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通过劳动技术课教育和实践,增强学生体质,陶冶爱美情趣,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1、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基础教育和社会实践相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以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为准则,教材,教学,劳动实践不脱离现实,具有劳动实践的设施和基地、有进行创造、发明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3、必修课《劳动技能课》能为全体学生创造有动手活动的机会,以利发现人才;选修课《职业教育课》要确实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要贯彻《青少年保护条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四、考试方法

  1、以平时操作、劳动成果、劳动态度为主,以等级制记分。

  2、理论学习(书面考查)为辅,以百分制记分记入成绩册。

  3、有创造发明给予加分。

  各年级教学要求

  初一年级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1、开设乡土教材——《赵屯在前进》。让学生对本乡的自然条件、多种经营基础、农业生产概况有初步的了解。

  2、开设《植物学》,让农村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特性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3、本乡以粮、棉、油料作物为主,近年来果树、草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草莓遍及全乡,86年秋种植积达1300亩以上。总收入可达200万元,总产值占全县一半以上,与雪菜、大白菜种殖等一起是家庭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以此为教材,有良好的环境基础。

  4、本乡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住房宽敞,楼房居多,花卉栽培已广泛深入到各家庭中去,种植的数量和品种也很多,也将列入教学内容。

  5、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及种植的特点,提前一、二周进行教学和试验,完全以作物与季节相适应为主,打破了作物内部的系统联系,只有以季节为主,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有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条件,因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季节的要求。

  6、学生年纪小,体力不足,以示范为主,避免较重的体力劳动,凡力所能及的劳动,学校创造条件,尽力安排实践活动。

  (二)教学要求

  1、根据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比较简单的劳动技术。

  2、了解本地区四大作物(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的栽培技术,能在家庭务农中做一些播种,拔秧、移栽等田间管理的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果品葡萄、桃,梨的栽培技术,掌握草莓生产的全过程。

  4、种好家庭花卉、参与管理校内花木。

  (三)课时安排

  上学期实授19周计算,共38节。下学期实际上课18周计36节。

  初二年级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

  1、本乡蘑菇的栽培极为普遍,总产量占全县三分之一,但个人经济收入却很不平衡,主要是由于栽培技术上的原因,为了向家庭种植介绍管理技术,因此开设食用菌栽培课。

  2、鸡,鸭,鱼、猪等副业生产是我乡农民的主要副业收入来源,近年来养鸡,鸭专业户成批涌现,家庭养鸭已从散养逐步过渡到圈养,为了提高饲养技术,所以开设家禽饲养课。

  3、全校70%以上的学生,骑自行车上学,需要一些简单的自行车修理常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食用菌(蘑菇、平菇,香菇)的特征,掌握蘑菇的栽培技术。

  2、掌握肉用鸡生长过程中对温度,饲料的要求及病虫害的防治,每个学生都要在学习鸡、鸭、鱼,猪的饲养技术中掌握其中一种的饲养技术。

  3、会修理自行车。

  (三)教学内容安排:

  每周2节,全年以36周计算。共72教时。

  初三年级

  (一)课程内容设置的依据:

  1、本年级将学习简单的电子技术,在基础教学中增加实际动手的机会,以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培养。

  2、家庭中电器设备的普及(电扇,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学生必须在家使用这些电器的基础上懂得这些电器的结构原理及简单维修知识。

  3、由于农副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和生产品种的变化,民用电路也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求毕业生一定要掌握民用电路及电路设备的安装。

  4、“电”的内容十分广泛,学生的求知欲很高,学校有条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挥课堂、试验室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创造发明的机会、场所和设备。

  (二)教学内容

  1、对安全用电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2、会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万用表”。

  3、会安装简单的规范的照明电路。

  4、会正确安装使用常见的交直流电动机。

  5、会正确使用电扇、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了解这些电器常发生故障的原因及简易的排除方法。

  6、会安装再生式三管半导体收音机及音乐门铃。

  7、学生以实验室动手实践为主。

  初职年级(初四)

  (一)课程内容设置的依据:

  1、贯彻执行“农村教育必须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原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种以上的职业技能。

  2、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需要职业技术,直接为社会服务。

  3、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规划,制定职业教育内容。

  4、根据初中毕业班班级数开设不同专业,以供学生选择。

  (二)开设专业

  1、作物、果树专业

  2、蔬菜、花卉专业

  3、食用菌专业

  4、农药、化肥、农业机械专业

  5、机械制图专业

  6、金加工与金属热处理专业

  7、缝纫和刺绣专业

  附:劳技课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1、“农村学校必须为振兴当地经济服务”。让学生明确劳技课的教学目的,重视劳技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2、通过考核劳技课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劳技课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劳技课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二)考核内容和评定:

  1、劳技课的教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等方面。

  劳技课的考核评定标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

  (三)评定方法:

  由于劳动课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的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又是掌握实际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知识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采用三种评定方式而最后总评打等第的办法进行评定学生成绩。

  (1)劳动态度的考核,以发扬民主与集中的办法。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最后任课老师决定的评分方法。

  (2)劳动知识的考核,以书面答卷为主。内容是基础的常识性知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打分为百分制。每学期考核一次。

  (3)劳动技能考核,由于在一学期所学知识较多,应每项内容作一次考核,但往往时间和实际条件限制不可能每人都作每项考核,所以在每次上实践课时教师可对部分学生抽查考核。能保证在每学期内每个学生考查l~2次即可。也可由学生自选考查内容进行操作考核,或者教师指定学生考查某一内容。考查也可用百分制评分,如有2次以上的取其平均分为劳动技能考核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6011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