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班主任会议的发言稿(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班主任会议的发言稿3

各位班主任:

  大家好!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主要想和大家交流几个观点:

第一,我们是伟大的。

  由于各种因素,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做班主任了,除了专家所说的工作量问题,其实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东西,这才是最根本的。这主要是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时间的不确定性

  工作时间长,从早到晚,甚至晚上还有事情要处理,只要不是寒暑假,我们班主任就一直要牵挂着这些学生。有时,暑假里,还有家长打电话求助,要求帮着找他的孩子……所以,班主任工作很累。

二是事件的不确定性

  学生是孩子,随时都可以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永远不知道今天还会有什么事情出现。一个班里,总有几个不省心的孩子,他们永远在制造着教育机会,总是在挑战我们的耐心,让人不胜其烦。

三是效果的不确定性

  我们有时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想尽各种办法,但成效并不是很显著;有时遇到的问题,我们无法从源头上解决,费了很大的劲,也是隔靴挠痒,收效甚微。比如,早上抄作业的事情,自习课吵闹、课间打闹的事情……除了教育学生,我们还需要引导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工作,如果遇到一个自以为是或者漠不关心的家长,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是工作的评估难。

  班主任工作,是最能体现出教育的基本功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人的身心发展作为主要内容,这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最大的区别。所以,以前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没有班主任经历的老师,不是完整的老师。”只有做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班主任的工作是很难评估的,凡是能纳入考核的内容的,其实都是基本的、常规的、简单的事情,而更多的工作,是我们用心去做,除了自己和学生,旁人很难体会到的。

第二,我们要不忘初心。

  有一句老话说得很实在:“教师是吃的良心饭。”每一个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班里的孩子聪明、懂事、有出息,但是,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忽略了育人的整体性。就事论事,可以解决一些小问题,简单问题,但是,如果一个现象反复出现,就说明现象背后一定有很多深层的原因了。比如: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这个现象,到底有哪些因素呢?有没有去深入研究一下呢?我们有没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逐步改变呢?

  当然,要解决一个学生的顽固的“病症”,绝对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许你想尽办法,无数次工作,都无法根治。但是,我们可以欣慰的是:做总比不做好,成效虽小,还是有点变化的,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成果啊。说实在的,一个老师,一辈子的教师生涯中,能真正改变一个突变为优秀的案例,绝对是少之又少的。扪心自问,我17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可以称得上成功案例的,至今我还找不到。

  所以,当我们的教育遇到“无效劳动”的时候,我们不要气馁,不要怀疑自己的努力,不要否定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付出不被别人所理解时,我们要理解自己,要保持“初心”。

第三,我们要继续前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是曲折的”,还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所以我们要继续振作精神,把工作做得更好。这里,我提三点建议:

1、树立权威性

  班主任在班级内就是权威,是指挥官,很多布置的工作,不应有商量余地,不讨价还价。民主是建立在集中制的基础上,一旦形成了意见,就要不折不扣去执行。“老师说的”“班主任说的”,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班主任在班级和学生中的权威性。

2、提高执行力

  布置 检查=落实。每一项工作,布置以后一定要有检查,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确保这项工作成为了习惯以后才放手(21天法则)。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小事为抓手,一直盯住不放,直到成为大家的共识和一致行动,比如胸卡问题,早晨抄作业问题,劳动工具摆放问题、课间讲台整理问题等。

3、提高沟通力

  这里重点强调和家长的沟通,我们要做到两个“至少”:至少有一个有效的联系方式,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平台(如QQ家校群),利用这次家长会时机,把这两个“至少”落实到位,对于部分不会使用手机的家长,我们可以手把手教,也可以让学生指导家长使用。此外,我们注意:不要在群里发全班的成绩,特别是有排名的。记住:家长也需要表扬,我们这次家长会上,一定要把表扬面扩大,尽可能让每一个家长都找到自己孩子的表扬之处,这样,氛围会更好,我们的工作也会更顺利。

  各位班主任,我们的路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唯有振作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成为一个有职业幸福感和生活满足感的班主任。

  最后,让我用《南方周末》xx年新年献词中的一段文字,结束今天的絮叨。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愿我们并肩作战,披荆斩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谢谢大家!

  班主任会议的发言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请允许我借此机会把高一(12)班班级管理工作向大家作简单汇报。我主要想从四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方面,将班级清洁区卫生分为若干块,承包给每个人,由卫生委员唐刘总负责,每天早中两次打扫,原则是快速打扫干净而不影响学习。生活方面,按时就餐,不浪费,由桌长负责。教室内不吃零食,此项由生活委员王健康专门负责。宿舍按时就寝,不拖拉,不吵闹,各宿舍休息时门虚掩,方便班长和值班老师检查。此项由各室长每天向我汇报。一个月以来,宿舍从未因为休息拖拉和讲话被扣分。

  学习习惯方面,主要是读书,自习,上课,读书要大声,有时边读边动笔。大声读书未见得能取得好成绩,但整个班级没有声音肯定没有成绩。自习绝对安静,零抬头,不讨论。课前预备铃响时,安静下来,准备好上课内容。上课时不走两个极端,即不过度亢奋,也不过分沉闷。应注意力高度集中,踏实沉稳,随老师而动。以上学习方面的情况,每天由两位值日班长负责先管理后记录,每天小班会时总结。经过一阶段的管理,学生学习习惯初步养成,早读声音整齐洪亮,课前小预备基本安静,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第二,主题班会的组织与开展。

  一个月总共开过四次大班会,若干个小班会,我想主要汇报四次大班会的情况。第一周以改变自我适应环境为主题。第二周以感恩父母老师同学为主题。第三周以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主题。第四周以全力以赴冲刺月考为主题。每次班会前,我都会和班委一起精心谋划,从形式到内容到流程。总体而言,班主任和班委为主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我在班会课上一般是两个讲,讲道理和讲故事。道理不大,而在实,从学生视角看问题,不轻易和武断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故事不在大,而在多,有时空谈纪律高压线等问题只能起短暂效果,长期下去,学生会厌倦反感。有目的地讲几个小故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道理和故事合二为一,既让学生有了趣味,又让其接受思想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情感与爱校教育。

  高一学生在情感方面易于接受教育。我们一直在班级倡导:爱家爱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和谐才能出成绩。把感恩教育做好可能对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很大帮助,有的学生私下里抱怨高中老师不如初中老师好,觉得在这里读书生活不愉快,我知道这是不适应环境的表现。我通过班会与私下聊天等方式经行了面与点的交流。我对他们说,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这就是高中初中的区别,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老师能理解,但如果一直这样想,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大环境不易改变,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

  我们为什么总是等老师同学来关心我们呢,为什么不能主动关心他们呢,先付出后索取。人都是讲感情的。如果我们多寻找机会和老师接触,多问候,多点热情。如果我们对班级同学多点帮助,小恩小惠常施于人。那么他们自然会多关注我们,帮助我们,感恩别人就等于热爱自己,帮助别人有可能成就自己。去年毕业的一位同学,考上了江苏师范大学,教师节来看我,除了送点礼物之外,还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表达对学校老师的感恩之情。我把这件事讲给学生听,并且给学生读了那封信,学生很受感动。

第四,最后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问题。

  谈话与开会肯定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我每天中午都在学校吃饭,饭后会找几个同学到办公室聊天,对象多半是成绩弱或者学习不认真的人。有时晚自习也会带部分同学到二楼空教室里开个小会。月考成绩出来,那些我单独交流过的同学大部分都考的很好。这说明谈话的重要性,当学生觉得老师欣赏他对他存在期待的时候,一般都会努力学习。当然,我觉得,谈话是要分层进行的。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应该赞扬欣赏,对于过分自信甚至张狂的学生应适当鞭策,泼冷水,对于情感缺失,对学校老师学生有意见的学生应该长谈,至少不让他走向班级的对立面。我想这可能就是张校长说的,教学与管理要多研究研究人学。

  一个班级六七十个学生,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刀裁,一种方式,有时需要敞开心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又需要沉默不语冷静面对,保持神秘感,有时需要发脾气甚至暴跳如雷,有时又需要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总之,让班级每位学生有存在感,让他们有被关注的感觉,他们就会阳光健康,服从管理,认真学习。

  在我个人的管理与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与研究还远远不够,很多问题可能只停留在表面,很多想法与做法不够成熟,期待在今后工作中能多向大家学习不断改进自己。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6195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