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数学教学计划(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生活中典型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验证圆的特征;

  难点:圆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电脑出现:白兔、黑兔、灰兔和花兔骑车比赛跑。问:谁跑得快?(圆的、方形的,椭圆的,花兔的车轮是圆形,但轴心不在圆上)

  2、为什么白兔跑得快?

  3、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微机出示硬币、钟面、圆桌等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

  4、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圆的知识吗?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

  本文导航 1、首页2、教学过程3、巩固练习 二、讲授新课

  分组讨论,探索圆的特征。

  1、 借助工具尝试画圆,初步感知。

  (1) 让学生分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工具(图钉、线绳、铅笔头)在纸上画一个圆。

  (2) 小组交流画圆的方法。(在线绳的一端套上图钉,另一端套上铅笔头、图钉固定一点,铅笔头绕图钉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

  (3)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画的圆不圆呢?(a、图钉没有固定在一点上;b线绳旋转时没有拉紧。)

  (4) 教师演示画图,学生口述方法。

  2、 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 认识圆心。

  画图时图钉所固定不动的点叫圆的圆心,通常用英文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教师带学生读圆心“O”学生标出所画圆的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师生共同观察电脑显示,圆心在什么地方,圆就在什么地方。(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 认识半径

  a、连线绳的两端画一条线段,这条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r(半径)。带学生说一遍,学生用“r”表示自己所画的半径。

  b、做一做,判断哪条线段为圆的半径?(见电脑图)

  c、现在请同学在圆上画几条半径,看谁画得又好又多。学生通过动手和观察电脑,归纳:半径有无数条(板书)。

  d、用直尺量一量自己所画的几条半径,长度怎样?(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e、看电脑,边观察边思考,圆的半径长短不同,圆的大小怎样?(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认识直径。

  a、按老师的要求在自画的圆上再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要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象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b、提问:圆的直径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c、做一做,判断哪条是圆的直径?

  (4)、探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a、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半径与直径有什么相互关系?通过汇报交流板书:

  半径r,直径d。在同一圆里,d=2r,r=d/2,有无数条,长度相等。

  b、做一做,填表。

  r(厘米)

  0.1

  6

  d(厘米)

  2

  2.8

  c、用圆规画图。(自学课本圆的画法。学生用圆规练习画任意圆。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和直径是4厘米的圆,小组互相检查。小组汇报,归纳画圆的画法。

  教学过程3、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在一个圆中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半径总是直径的一半。( )

  (4)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四、解决实际问题(讨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2)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CAI演示,辅助解决问题: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都相等,所以采用圆形车轮,并且把车轴装在圆心上,保证车子运行平稳。

  五、全课小结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 学习方式

  本节课巧妙地设置数学活动情境,以数学活动、自主实践为主线,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之间的交往,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欣赏、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图案设计。因此,本节课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关键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在刚认识三角形及图形的全等后,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情景、图片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决定通过问题创设、实践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真切体验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三、学习起点能力

  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图形的全等,并有小学和上学期简单图案设计的几何知识做基础。而从本节内容上讲,构想图案设计相当困难,需要几何知识和技巧。因此学生这节课是对以前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对知识复习和联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用全等图形设计图案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提高对全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能欣赏他人设计的图案,培养审美情趣;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体验对基本图形的“割”与“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发展创造力,丰富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用全等图形设计图案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

  难点:能欣赏他人设计的图案或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六、教学过程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8413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