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3)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4

  现在,我重点讲第二课时。通过这—课时的教学,准备突破第二和第三个目标。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才能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如果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变。为此,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准备用复习导入法导入新课,首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导、扶、放”教学法进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针对儿童好奇的特点,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掌握情况,看哪些小朋友掌握得最好,掌握得量好的小朋友呀!老师呆会儿有非常漂亮的奖品送给他,大家想要吗?出示“读字读词读句”练习(课件播放)。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都很好,奖品呀,老师等会儿就要发给大家。但是,奖品有限,还要看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谁表现得最好,奖品就是谁的?大家有信心拿到奖品吗?”

  第二步:读文赏句,品味课文

  l、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

  ①第一段主要讲谁干什么?说什么?(出示课件)

  (狐狸摘不到葡萄,指着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因为狐狸摘不着葡萄。)

  ★这葡萄是酸还是甜,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大家继续学习课文。

  ②同样的一颗葡萄架上的葡萄为什么狐狸、小松鼠、小白兔说他是酸的而小猴子却说他是甜的呢?他们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发表你们的看法。

  ★小猴子摘下葡萄尝了尝,知道了葡萄是甜的;而小松鼠、小白兔没有亲自去尝一尝就相信了狐狸的话;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随机学习体会词语、句子

  “硬说”是什么意思?

  读读比比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 迫不及待可见小猴子非常想吃葡萄,也可见葡萄长得非常好,很吸引人)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可见葡萄非常好吃,很甜,并不酸。也可见小猴子想在小白兔和小松鼠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干,我就比你们强,敢大胆试试,比你们先吃到葡萄。)

  我主要采用抓住关键词,直奔中心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教学时先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接着让学生齐读课文,弄清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谁干什么?说什么?并让他们勾画和朗读重点句子,最后,在学生反复朗读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是想让学生在逐步适应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步:合作学习,角色表演

  1、小组合作,协调安排,分组练习。

  2、交流表演。

  4、评出最佳演员。

  爱因斯但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我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表演达到这堂课的高潮。

  第四步:畅谈感受,发表看法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狐狸,小松鼠,小白兔,小猴子说几句自己想说的话。

  以上这步教学过程,我结合直观生动的画面,希望使他们在想象、思维、表演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我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凡事自己去做才行的道理,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所作的这一系列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情境和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张扬。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诱使学生产生新的联想,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促使他们在思考、表达、表演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目是《画风》,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本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利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所以在教学时要从他们的学习心理出发,利用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联想去“画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根据这篇课文内容特点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1、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时,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六、说教学流程: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首先,教师出示带有房子、太阳、大树的图画,引起学生兴趣;

  接着,课件出示谜语:“动手摸不到,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她点头,小树见她招手。”这是什么?导入新课;这时同学们轻松猜出谜底是:风;

  教师接着说: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你知道风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这样导入揭题,不仅新鲜有趣味,初步认识风的性质,过渡自然,又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可采用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读、齐读的方法认识生字。)最后让学生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这样的设计: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然后,出示问题“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让学生带问题默读的课文,并在文中画出相应句子,再指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再让学生说说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并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然后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朗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读出高兴和自信的语气;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时,应引导学生带着自豪、兴奋的心情朗读课文;而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时,应指导学生读出宋涛化难为易的心情。)

  最后,课件出示句子(开火车读、分组读,比赛读,生齐读)。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课文有代表性的生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师范写,学生跟写,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最后评议。

  【设计意图: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现自我,感受识字的乐趣。】

  (六)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我在教学时是从改、想、画、议、说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指名帮老师把风画进这幅画里;并说明理由;接着让学生想一想别的画风的方法;然后,配乐学生画画,学生互评。最后,课件出示,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从学生需求出发,多样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的作业,使学生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发挥】

  【板书设计】

  旗子 飘

  画 风车 转 爱观察

  风 小树 弯 爱动脑

  雨丝 斜

  [本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3297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