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一节钢琴课》我选用的教材是《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一)》的第一首《请弹吧》,本节课是在钢琴学习的基础和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整个说课我是按下面3个方面进行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敬请指教。

  一,首先进行的是说教材

  1,(教材)

  我采用的教材上海文艺音像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一)》这是一套内容极为丰富的教材。除了简易的钢琴曲外,还精选了大量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世界名曲的改编曲,并介绍乐曲特点,或讲解音乐常识,使学生在学每一首曲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由于乐曲形象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它几乎成为现在每一个儿童初学钢琴者接触钢琴时必定要选的教材。

  2,(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想要学生能从三个方面达到此次教学的目的:

  一,认知目标:了解初步认识钢琴的键盘区分黑白琴键、 初步学习五线谱知识、 区别高低音谱号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的中央C 、教会学生弹钢琴的姿势,手型。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练习能够使学生运用正确的手型准确的弹奏乐曲。从而为钢琴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三,情感目标:在作品的学习和弹奏过程中,感受钢琴的趣味性,从而增强自身对钢琴的喜爱!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要了解谱号、注意节拍准确、时值统一,难点运用正确的手型弹奏乐曲。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教学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所以我选择了三种方法将其结合起来:

  (一) 弹唱法:在曲子的弹奏过程中,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边弹边唱,带动手指在琴键上“歌唱”,容易弹出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来的让学生感受音高、节奏的感念。

  (二) 演示引导法:以教师示范弹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弹奏中,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

  (三)启发式的教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提示,使学生正确弹奏。

  三、说教过程

  1、 导入课题,激发兴趣教师弹奏一首旋律优美的钢琴曲激发学生兴趣

  2、介绍钢琴,和弹奏基本要求钢琴介绍让学生知道钢琴有“乐器之王”的称号。键盘区分黑白琴键;弹奏钢琴的姿势;弹奏钢琴的手型。

  3、五线谱学习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

  认识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加以区分;

找到中央C的位置

  4、坐姿、手型

  坐姿

  坐时,身体的重心要依靠臀部和脚尖支撑。一般来说,弹奏者只应坐到凳子的三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左右的地方,不要把座位都坐满,或把身子靠在椅背上。上身直立,腰不要塌陷,这样,弹奏者可以从腰或者更下一些部位用上力量,上身略向前倾,使重心略靠前,便于将力量向前传送至手指。

  手型

  弹钢琴要求手放松,自如的呈半圆形,手指略向里弯曲。试着先轻轻握拳,然后慢慢放开,直至手形成一个半圆状,这就是演奏钢琴的基本手型,过于平直和过于勾曲都会

  造成紧张。 5、示范学习,实际练习,

  示范弹奏乐曲让学生学习,然后让学生弹奏。尽量用较慢的速度弹奏,这样有利于反应学习。

  6、纠正错误,鼓励学习

  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7、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内容:《爷爷的大钟》

  “说课完毕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科上册第三课第一节第四框的内容。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又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入世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经济效益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内在结构

  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教材围绕经济效益展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先,明确经济效益的含义,通过计算,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其次,明确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通过录像得出利企业、利人民、利国家;再次,明确如何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四大公司,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三个重要手段。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及主要手段。它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节课重点。是因为从内容来看,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并不困难,而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是尤为重要的。

  (四)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兼并、破产、强强联合。三者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三者之间容易混淆。三者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资源优化配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经济效益的含义、经济效益和利润的公式,理解提高经济效益意义及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比较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合作意识和效率意识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和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核心思路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时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学阅读,动脑思考,启发学生对比讨论,调查研究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并培养他们的概括、分析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根据本框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抽象的理论只有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学习生活的情景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二)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根据学习和思维规律贯彻教学直观性原则。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哲学原理是抽象的理性认识,如果离开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往往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出示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由现象入手揭示本质与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

  (四)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投影、漫画、录像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21世纪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因而,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力求使学生掌握自学归纳法,分析演绎法,讨论探究法,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想。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

  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练习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程序)整节课40分钟

  (一)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可采用设疑和创设情景的方式来进行。采用多媒体展示海尔的20年前、20年中、20年后设置问题情境,最后由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企业只有讲求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讲授

  第一步:经济效益的含义: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经济效益的含义、利润的公式

  第二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通过录像展示记者采访张瑞敏和一个消费者的片段,让学生分析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对人民、对国家的意义。

  第三步:通过多媒体展示斜坡球体理论、冰箱生产技术、oEc管理模式总结分析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前两个手段。通过南京伯乐电器公司、红星电器、日本三洋公司、海尔集团的分析对比说明提高经济效益的第三个手段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强强联合。

  (三)巩固练习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从时间上来看是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阶段。进行练习可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但要以能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高中哲学常识的教学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据此,设计以下两个练习:

  (1)学生讨论: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如何让三个和尚都努力去挑水,而且又快又省力地完成呢?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经济学启示?

  (2)自创习题训练:习题不是统一的单一模式,也不照搬照抄,更不是简单的思维训练。而是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都是自己设计编写的,让学生在六七个选项中选出若干个答案,这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或者是学生间的合作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里的习题体现教师工作的创造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采用具体课例的分析、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德育渗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合作意识和效率意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收到的效果很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整体把握了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也变成了易点;口头表达、归纳分析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3426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