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教科研工作计划(2)

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既要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更要抓老教师的业务提高。我们要抓住学习型校园创建工作这一契机,加强校内学习型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实施教师成长工程。结合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进一步重视教师的学习,要组织多层面的教师学习和培训,帮助教师确立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总结新课改第一轮的经验与教训,充分发挥评比活动的交流、激励作用,为教师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相互间学习,鼓励年轻教师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

  1、活跃研究氛围,开展学习型活动。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学习型教师群体,我们将从组织形式、学习方法、激励措施等方面给予保证。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本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不定期地召开信息交流会和读书会。

  (2)举办教研活动,实现思维碰撞,产生教育灵感;组织专题性合作探究活动:集体备课,个体试上,反思改进,新的尝试。

  (3)继续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4)继续完善建立写教育教学随笔制度(每周一篇),变传统的写学习摘记为写教育教学日记,举行教育教学随笔交流会。

  (5)评选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先进办公室和先进个人,激励教师开展学习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针对现在学生缺乏高质量的教学配套资源这一难题,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教师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独特优势,组织语、数、外教师挑选、编写符合新课程理念、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的优秀试题,定期上报教科室,由学校建立自己的试题库,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方便。

  2、实施成才工程,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1)通过本学期“三勤四环节教学法”优质课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在我校,有许多校级,市级的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力量,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本学期,要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面对面地向其他师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方面先进的思想理念。课后,上课老师与听课老师一起讨论,交流,使骨干教师公开课的作用发挥实效,切实地为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献技献策。实行青年教师拜师制。每位市级骨干教师要带1至2名徒弟,做好师徒结对的业务指导,培训工作。

  (2)、对不同教师采取分层指导,提出不同要求。

  ①对年轻教师,重在指导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达到上课的基本要求,即目标明确;讲课有重点、讲解清楚、不出现科学性错误;注意课堂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

  ②对教学有困难的教师,重点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明确,重点、难点是否把握,讲解是否清楚、正确、有条理等。

  ③对一般教师,侧重于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薄弱之处,有侧重地加以点拨和指导。

  ④对胜任教学的教师,侧重在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上多做评议,在教法、学法等方面有意识的多发现、多指导、多帮助总结。

  ⑤对少数已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尖子”教师,对他们教学中的擅长之处、独到见解, 做一些比较鲜明的分析和概括。

  三、抓好常规工作,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管理。

  一流的质量离不开一流的管理,规范、科学、有序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组织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优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就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认真落实市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突出三提高”和“五度六化”的基本要求。“三突出三提高”是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五度六化”要求课堂教学讲究“目标体现度、主体确保度、方法措施有效度、教学行为规范度、教学效果达成度”做到课堂“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知识化”,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2、制定备课方案。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如何,说到底实际上就是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落实到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之中,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今年,我们将把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基础管理作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推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手段。学科组、备课组建设方面,我们在加强“四要”(要具体的备课活动计划、要在备课组长负责下进行的集体备课、组员在备课组内要有明确分工,形成工作合力、要有具体的备课组活动记载)。我们计划改革教研活动记录,提出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内容,使教研活动更具有操作性、实用性,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3、落实听课措施,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每个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坚持“全员参与,全程优化”的原则,逐步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健全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深入实际,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教学分析,着力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听课形式主要以展示课、领导听课、推门课等形式为主,开展评优课与平时课相结合的教学竞赛活动,纠正重视评优课,轻视平时课,重视教学技能的展示,轻视教学思想的倾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平时要求校领导还必须参与备课组活动,与组员同学习、同讨论、同研究。具体做法是: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指定的展示课提前一周时间通知教师,领导听课提前一天时间通知教师,推门课不通知随时抽查,对于听课活动主要是从研讨、交流、提高的角度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求每一位行政领导在每周必须听评一节课。

  4、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幅度、优秀率幅度、平均分幅度、后十名幅度是我校进行质量评估的七项指标,学校将据此制定学科教学质量调研、监控管理办法,定期对各年段、各学科进行教学质量调研,对薄弱学科、薄弱年级、薄弱班级将跟踪调研。校长、中层将分工直接负责各年级组的教学质量管理,具体参与每项研究工作,掌握学习困难学生的进展状况,切实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加大学校调研、抽测力度,适时开展小型竞赛、验收活动。要求教务处组织以上活动涉及面涵盖1-6年级语、数、英学科,并且做好以上单项活动的统计分析,做好期中调研的文字分析。要求各年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综合值不低于市平均值。

  5、强化培优补差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教好每个学生。重点认真研究学习困难生的实际需要,使每个困难学生都得到实在关怀和实在进步。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采取“小步走、细指导、勤反复、多激励”的办法,使他们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做法即见缝插针,利用早晨、中午、课间、放学后一段时间等,抓住个别学生不放,既顾及学生在校时间、身心健康,又适时地给予补习;学生的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6、做好家访工作,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的思想工作。

  抓好开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提早出击,主动上门家访,切忌既成事实后上门告状、喊来训斥的家校联系形式;特殊学生特殊对待,给予关爱、给予强化训练。

  7、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提倡学生课前预习,整理错题并作好原因分析及改正结果,搞好学生的各项有益活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健康成长:严格控制并减少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并努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辅导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继续深化教学研究。深入开展研究课标、钻研教材活动,继续搞好我校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主的教学综合评优活动,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我校课程改革实验深入实施。内容有五项:课堂教学、教学思路设计、学生作业、整个学期的教案和教学业绩。避免只凭一节好课定成败的偏颇,培养校级骨干教师队伍。

  9、开展小学生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改革实验,积极探索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要突出重点,抓好毕业年级教学教研工作。要加强对毕业年级教学工作的研究,重点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特点,进一步明确具体教学要求,掌握教学框架结构,落实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情及复习教学方法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定期召开毕业年级教学情况分析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切实提高我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10、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加强“艺术教育”,彰显艺术特色。兴趣小组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载体,它与学科课程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学校将继续开设如合唱、舞蹈、美术、体育、科学、英语、计算机、数学、作文等多种兴趣小组。要充分发挥艺术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舞蹈、合唱、水墨画、地掷球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强势项目。通过建立具有自己个性的艺术课程,彰显学校艺术特色和教育成果。

  对兴趣小组要采取“三定、三有、三结合、五坚持”的管理办法。

  三定:一定时间,二定地点,三定小组成员。采用打乱原班级界限,依学生兴趣、特长划分小组进行活动的编班方式。

  三有:一有辅导教师,二有教学计划,三有成绩记录,每学期末,对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成绩采用适当方式予以考核。

  三结合:第一,两种课程结合,使学科课程和兴趣小组活动相互补充,互相渗透形成整体,做到基础与特长并进。第二,校内与校外结合。第三,活动评价与学科课程评价相结合。

  五坚持:一要坚持每周活动,二要坚持自由选项,三要坚持因材施教,四要坚持科学辅导,五要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gongzuojihua/27030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