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3)

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说明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师:通过几年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古诗。学以致用,下边,老师来测试一下。我提供画面,请你们来配以恰当的诗句。(教师用课件先后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下古诗,会背古文吗?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师:(介绍古文知识链接)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学弈〉〉(多媒体出示)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弈”就是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师:“学弈”呢?

  师:完全正确。

  师: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

  师:能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师:敢读就很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表扬。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根据刚才的断句,自己再读读课文。”(配乐学生有节奏朗读古文)

  师: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疏通全文。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师: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师: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师:很好!到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学生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我接着提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

  师:刚才读的书上那句古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师:人们对这件事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师:谁能完整的讲一下这个故事?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学生练习。)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

  师:“通过这篇古文,你学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学生结合实际谈道理)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设计思想]

  《雨霖铃》这首词抒情色彩非常之浓,如果赏析时用语贫乏琐碎,那么诗情就会打大折扣,如温水(也可能是冷水)泡茶,或没有完全泡开,或完全没有泡开。因此,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赏析此文成了最佳选择。以“诗”解词,情味不减,能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诗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以点带面,融会贯通。具体操作就是根据文本内容,紧抓教学重点,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浓浓的离愁。

  2.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以“诗”解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上说周杰伦走到哪里都能刮起一阵龙卷风,足见周杰伦影响之大。可是早在北宋时期,有位词人,他创作的许多作品不仅当时广为传唱,而且流传至今已近千年。他在当时的影响,有言为证:“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大家能根据这句话猜出他是谁吗?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1.自读两遍,初步感知

  2.提示: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念,想到。

  3.再读一遍,找出主旨句。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诵读指导:节奏缓慢,语调低沉。

  4.播放课文录音。

  5.学生模仿诵读。

  6.找出写“离别”情景的句子和写“清秋节”的句子。

  明确: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以“诗”解词,体会深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景中之情。

  要求: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诗一般优美而深情的语言加以渲染。

  2.学生从中任选一句加以鉴赏,写在草稿纸上。

  3.根据所选对象分组进行探究、交流、讨论。

  4.在讨论基础上,组内合作完成一篇精美的赏析文字,以便全班交流。

  5.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6.教师下水: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赏析:一声声,一遍遍,秋蝉嘶鸣,缠绵哀怨。面对长亭,天色将晚,天边的落日像哭红的泪眼,充满无限眷恋,一点一点,正依依不舍地挨下山去。骤雨刚过,叶尖上的水珠敲打着干枯的树叶,其声如泣如诉,点点滴滴,是离人泪。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赏析:桌上的酒食,尝着似土和泥。未饮先醉,心内成灰。眼中泪,杯中酒,蓄着的是忧,咽下的是愁,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艄公催行;离愁越来越浓,感情之弦越绷越紧,终于情不自禁地握住对方的手,流泪眼望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哽在喉间,悲痛欲绝。

  ③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赏析: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离愁渐远渐无穷,如千里烟波,浩渺无边,如楚天清秋,万里辽阔。无边的离愁像暮霭一样,沉沉地压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从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今风景依稀,佳人何在?冷风吹来,心头一颤,酒醒愁未醒,顿时生出“人面不知何处去,杨柳依旧笑晨风”的悲凉。

  7.总结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抓住“念”字)

四、余音绕梁

  1.播放毛宁的《晚秋》。

  2.课后请大家再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象一下柳永走后,那位女子的生活情景,并以《与君别离后》为题,借鉴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篇抒情散文或者抒情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gongzuojihua/34656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