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采访心得体会(3)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采访心得体会3

  身为新闻学专业的我们在采访中体验了一把当记者的感觉,这是我们初次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第一次采访带给我们的是欣喜与好奇,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学的专业;第二次采访我们多了一些熟练与从容,没有了第一次的兵荒马乱,更加地懂得合作。第三次采访增强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懂得了身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采访中,遇见了许多善良又可爱的人。第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叔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抱着孩子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全程都非常自信并且谈吐大方,举止有度。结束之后他坦言:他也是从我们这个阶段过来的,所以他十分地理解我们,也愿意配合我们完成这次的作业。正是有了这样的开端才让我们信心倍增。在这次采访中,不仅有个人的力量为我们加油助威,更有一个团体的力量为我们锦上添花。那是一个公司的团队周五来进行团建活动,他们邀我们一起做游戏并且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结尾处甚至还为我们拍了视频喊口号应援。而更巧的是,我们在第二次采访中竟然又遇到了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有缘分了。这一次的偶遇显得格外珍贵,他们还关心地问我们作业完成得怎么样。

  这三次的采访都让我们感动满满,或许有拒绝我们的人让我们稍微沮丧了那么一小会,但最终让我们记住的却是这些善良真挚,愿意帮助我们的人。更让我们小小地了解了当一名记者的不容易,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我们的专业,体会到在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希望在以后的采访中会越来越优秀。

  采访心得体会4

  其实在新闻采访方面,我是一个新手,一只“菜鸟”。说来惭愧,进校报的这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其实不多,只有四次。中间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见,现在就写出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个人采访是在军训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学院的新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军训表彰大会上,“詹丽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他一入学辅导员就跟我说了,要特别关注她的举动)。后来师姐说让我们挖掘军训的人和事,我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詹丽璇。后来我通过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后,感觉师妹身上有能够代表这一届新生在军训中蜕变的闪光点,就跟碧岚师姐主动请缨,说我要去采访詹丽璇。

  师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采访,还是一个人采访,自己不免内心紧张。后来我从图书馆找来了通讯写作的书籍,可总觉得里面的那些原则宝典之类的不适合现实中的采访。我开始苦恼,幸好这时碧岚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通过电话引导我摸索,最终,我把那些问题想好了,列好了,也顺利采访好师妹。

  这一次充足的采访前期工作是那次采访成功进行下去的关键。因而在做人物采访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及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采访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至关重要。

  好的采访是成功的采访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第二次采访的是一位现从事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师姐。由于当时师姐在海南,我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采访,而我对那位师姐的所以认识就只有那张纸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很忙碌,没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采访,在还没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地采访了师姐。很快,师姐就指出了我采访的不足,她说我问的都是一些表层次的东西,而且问得比较乱。我心惊地接受了她批评,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访,发现真的有许多漏洞。

  那次采访稿最后世师姐也帮我修改了不少,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采访者的责任和采访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强调采访前期的准备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实我还觉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同样很重要。就算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采访还是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在电视上我们也可能看到,鲁豫的采访和王志的采访风格就算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的是鲁豫式的闲话家常的采访,而不喜欢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采访。可能大家刚看这两张风格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鲁豫,可一旦真正进入采访,还是会有人就不知觉地扮演起王志来。当采访着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时,我的观点是,请做温柔的鲁豫,一步步引导采访者继续说下去,而不做尖锐的王志,立刻单刀直入,令采访者汗颜。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该搁笔了。真正的采访经验采访感受恐怕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感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29455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