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2)

邀请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

  全册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放眼看世界》,意在使儿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3、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6、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能了解自己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用设施。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知道在社会生活中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情感。

  4、学会如何合理消费,养成合理、文明消费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对社区的认识,激发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2、对爱心的理解,怎样处理好邻里关系。

  3、明白劳动者的辛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4、怎样合理消费。

三、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特别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以及多姿多彩的文明成就的感情。

  1、教师要充分把握的目标。领悟课程所蕴含的课标精神。

  2、以教材为范例、话题。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整合教材,开发教材。特别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充分组织学生课前调查。如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等等,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4、结合班队活动,展示学生作品。

  5、由近及远、由点及面,逐步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回归生活,积极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学会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满感激。

四、教学措施

  充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范文(通用3篇)】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范文3篇

2.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通用3篇)

3.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4.《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

5.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6.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7.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8.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yaoqinghan/34362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