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期教学计划(4)

邀请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学期教学计划 篇6

  一 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二、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 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五、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日期 教学内容 节

  1 3.1——3.5 1课,2课 2

  2 3.8——3.123课,4课 2

  3 3.15——3.19 5课,6课 2

  4 3.22——3.26 7课8课 2

  5 3.29——4.2 月考 2

  6 4.5——4.9 9课,10课 2

  7 4.12——4.16 11课,12课 2

  8 4.19——4.23 复习 2

  9 4.26——4.30 期中考试 2

  10 5.3——5.7 13课,14课 2

  11 5.10——5.14 15课,16课 2

  12 5.17——5.21. 17课,18课2

  13 5.24——5.28 月考 2

  14 5.31——6.4 19课,20课 2

  15 6.7——6.11 21课,22课 2

  16 6.14——6.18 期末复习 2

  17 6.21——6.25 期末复习 2

  18 6.28——7.2 期末考试 2

学期教学计划 篇7

  提前做好计划安排,有利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下文为大家整理了初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1、理解频数分布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根据频数分布图获取有关信息;

  3、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图。

  难点:是合理分组确定组距和端点。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一、学法指导

  1、阅读图解新教材:

  第74~76页;

  2、阅读课本:第55~56页例1;

  3、小结:绘制频数分布图的步骤;

  二、知识探究

  以同桌为组,讨论第57页探究活动。

  三、基础问题训练

  完成书本P57、58课内练习。

  四、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检测:

  1、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结束了,愿中考将我送达另一个理想的彼岸.这27个字中,每个字的笔画数依次是:3,6,8,7,4,8,3,5,9,9,7,2,14,4,6,9,7,9,6,5,1,3,11,13,8,8,8.其中笔画数是8的字出现的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定义?

  由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由引例归纳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概念:一般地,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讲解

  例1、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

  81,73,77,79,80,78,85,80,68,90,80,89, 82,81,84,72,83,77,79,75。

  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1)确定组距、组数、组界。

  (2)组中值的意义和作用。

  2、随堂练习:P57 课内练习

  四、辨析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经过把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得到的,数据分组必须连续,因些各个长方形的竖边依次相邻。这是一般条形统计图不要求的。

  五、合作学习

  课本P56

  注意: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分析各组中的组界值是多少?怎么样求?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与体会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作业题第1、2题 ;

  选做题:课本作业题第3、4题。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yaoqinghan/34654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