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气象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2)

总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三:水利专业助理工程师常识部分总结

  水土流失

  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山丘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也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地质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损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的形式除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等典型的土壤侵蚀形式外,还包括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以及滑坡等侵蚀形式水的损失一般是指植物截留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漏损失、坡地径流损失。

  在中国水土流失概念中水的损失主要指坡地径流损失。水的损失过程与土壤侵蚀过程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水的损失形式中如坡地径流损失,是引起土壤水蚀的主导因素,水冲土跑,水土损失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坡面径流以及其他水的损失形式都会引起土壤侵蚀。因此,有些增加土壤水分贮存量,抗旱保墒的水分控制措施不一定是为了控制土壤侵蚀。中国不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如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大气干旱、土壤干旱与土壤侵蚀作用同样地对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水的保持与土壤保持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排水

  农田里水分太多了也不是好事。土壤容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部分组成,在土的固体颗粒之间的空隙里,一部分被水占住了,另一部分就是空气。对于植物来讲,空气和水,缺一不可。如果土壤里的空隙都被水所充满了,一般植物的根系就会窒息而死;如果田地里的水量过多,不仅将土壤空隙全部填满了,而且田面积水深度超过一定限度,并且持续较长时间,就连水稻等水生植物也会被淹死的'。

  我们把土壤中水分过多致使旱田农作物根部窒息称之为“渍害”,把田面积水太多以致浸没了庄稼造成的灾害称为“涝灾”。显然,产生渍害和涝灾的原因,多数是因天降大雨或连绵阴雨而又排不出去,或者是江河里的水漫溢进来(外来的水淹没农田,一般称为“洪水”);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地下水位升高而逐渐从土层中浸渍上来,致使植物的根系活动层的土壤过湿。渍、涝、洪灾是农田里正常的水量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而且,往往是两种或三种灾害同时出现,交相示虐。如外洪内涝,先涝后渍等。所以,人们又把它们统称为“水灾”。水灾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之处和降雨集中之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雨季或汛期。

  为了解除洪涝和渍害,以保证农作物生长的正常条件,就必须采用人为的办法把多余的地面水和土壤水送到江河、湖泊里去,这就是排水。对于洪水来讲,更重要的措施是防止它浸入农田。即筑提挡水,并疏通大江大河,滞蓄洪水,以减轻河道的负担。

灌溉

  为了保持农作物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必须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含量。水,不仅是生物体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农作物植株含水量占其总重量的70%-80%,蔬菜和块根作物的含水量达90%-95%),而且是输送养料,调节温热的媒介。水分在植物内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植物的根从土壤中源源不断地吸取水分,又通过植物的叶和茎的蒸腾将水分散发到大气中,从而保持它旺盛的生命力。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是反复增减变化的。天上降雨下雪,地面河水漫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上升……等,都是农田水分的天然来源。土地表面的蒸发,农作物的蒸腾,降暴雨以后地面水形成的径流以及下渗到土壤里去的水量,则是农田水分减少的原因。如果某一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缺少雨雪,河水断流,气候干燥,地下水位也逐渐降低,农田里正常的水量平衡受到破坏,土壤将越来越干旱,植物体内的水分必然日益减少,其结果,轻则减缓其生长的趋势,重则枯萎死亡。

  在干旱季节里,为了保证农田里有足够的水分,就必须采用人为的办法把其它的地方或地下深处的水引到田里来,并使它均匀地湿润每一块土地,以满足农作物的需要,这就是灌溉。

  在生产水平比较低下,或真水量很少的一些地方,灌溉的目的只是为了抗旱,抢救农作物免于枯萎死亡,所以称之为“抗旱灌溉”。但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自然能力的加强,人们更进一步要求在农田里随时都能保持最适宜的水分状况,使农作物茁壮成长,获得高额的产量,这就叫“丰产灌溉”。

  在干旱地带,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带,没有灌溉就不能保证农业的稳产;在湿润地带,由于雨量年分配不匀,也要辅以灌溉措施,才能保证农业高产。

防洪标准

  各种防洪保护对象或工程本身要求达到的防御洪水的标准。通常以频率法计算的某—重现期的设计洪水为防洪标准,或以某一实际洪水(或将其适当放大)作为防洪标准。在—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防洪标准的洪水时,通过防洪工程的正确运用,能保证工程本身或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中国对已建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按国家标准GB 50201—94《防洪标准》执行;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具体体现为防洪控制点的最高水位不高于保证水位,或流量不大于河道安全泄量。

  防洪标准与工程本身或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有关,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联系。国家根据需要与可能,对防拱标准用规范予以规定。在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一般按照规范选定防洪标准,并进行必要的论证。对特殊情况,例如洪水泛滥可能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等严重后果时,在经过充分论证后可采用比规范规定更高的标准。如因投资、工程量、移民等因素的限制一时难以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时,也可以分期达到。

  世界各国所采用的防洪标准各不相同,例如,日本对特别重要的城市要求防200年—遇洪水,重要城市防100年一遇洪水,一般城市防50年一遇洪水;印度要求重要城镇的堤防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其他国家的防洪标准大体在此范围内。农田的防洪标准—般为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澳大利亚一般农牧业只要求防3—7年一遇洪水。美国密西西比河防洪规划采用的标准是按水文气象法作出的“计划洪水”,约相当于频率法的100年一遇洪水。

  中国的防洪标准过去没有统一规定,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该标准对城市,乡村,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设施(含铁路、公路、航运、民用机场、管道工程、木材水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含水库、水电站、灌排工程、供水工程、堤防),动力设施,通信设施,文物古迹和旅游设施等,分别不同规模、不同情况规定了应采用的防洪标准及处理有关问题的原则。

汛期

  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每年5至9月,江淮流域降雨明显比其他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涝灾与洪灾的区别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什么是洪水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什么是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就是在研究流域洪水特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防洪标准,通过分析比较,合理选定防洪方案,从而确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什么是防洪调度

  防洪调度就是通过蓄、泄、滞、分等措施,人为改变天然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

什么是除涝标准

  除涝标准是指遇上多少年一遇暴雨,多少日雨量,在多少天内排除。它是设计排水系统的主要依据。

什么是散浸

  散浸,一般又叫“堤出汗”,是指江水上涨,堤身泡水,水从堤内坡或内坡脚附近渗出。当水位持续时间过长,散浸范围就将沿堤内坡上升、扩大,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发生内

脱坡、管漏等险情。

  土堤挡水后,渗水经过堤身向堤内坡方向渗透,是自然规律。但由于以下一些原因:1.堤身单薄,内坡过陡;2.堤身土质砂重,外坡又无透水性小的粘土防渗;3.堤质太差,筑堤时所取土块没有打碎,留有空隙,蛾夯不实;4.堤内有隐患(如蚁侗、獾穴、树根、暗沟等),缩短了渗径。使渗径长度不够,浸润线(渗水在堤身内渗透的上界线叫做浸润线)抬高,渗水就将在堤内坡的坡面或坡脚附近渗出,就形成散浸。

什么叫管涌

  管涌又称潜蚀、流土,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内平地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它的过程是随着水位上升,涌水挟带出的砂粒增多,涌水量也随着加大,涌水量增大挟带出砂粒也就更多,如将附近堤(闸)基下砂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决堤的灾害。当然有由于管涌孔距堤较远,一时尚未演成堤防、闸身的下挫或溃决的;也有由于水位转落,渗水压力减小,险情暂时稳定下来的;还有由于是潜蚀,没有产生堤(闸)身下挫、溃决险情的。但是,险情是属于流土还是潜蚀,一时难于判明。而且流土也与地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层埋藏的深度、厚度以及其结构的疏密,高水位持续的久暂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一时也是难以判定的。所以发生管涌时,不论它是流土,还是潜蚀和距堤远近,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迅速予以处理。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地层,上面是粘性土;往下是粉砂、细砂等,砂层间也有粘性土夹层的,再往下则是砂砾及卵石等强透水层,在河床中露头与河水相通(见图)。 在汛期高水位时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压力损失很小,堤内数百米范围内粘土层下面仍承受很大的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就会随水流出(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从而发生管涌。

什么是跌窝

  跌窝是指汛期堤身或外滩发生局部塌洞。

  发生跌窝的原因有:白蚁、蛇、鼠、獾之类在堤内打洞,或筑堤时土块架空末经夯实,遇江水高涨,江水灌入,或雨水泡浸使洞周土体浸软而形成局部陷落,所以跌窝伴随漏洞而发生。 跌窝险情的发生主要由堤身隐患引起,所以在平时应注意加强捕獾、灭蚁工作。解放以来,在发动群众捕捉獾兽,翻筑兽穴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灭蚁方面,近年来荆江大堤修防单位研究从发现蚁被、蚁线(白蚁蛀蚀过的松散土粒成片的叫做蚁被,成线的叫做蚁线)的方法,寻找蚁洞,再采取抽槽翻筑,取得很好成效。这是防止或减少汛期发生跌窝、漏洞的积极有效措施。但由于堤线很长,危险堤身的害虫害兽仍会有滋生或转移,所以对汛期发生跌窝险情仍须予以重视。

什么是内脱坡

  内脱坡是指当堤背水坡发生严重散浸时,没有及时处理,时间拖久,则在散浸堤段的堤顶或内肩、内坡,发生向堤脚下挫的弧形裂缝,随着土壤结构被破坏,内坡就整块的向下滑动,形成滑动部分下挫,坡脚土壤上鼓的险象。

  内脱坡与散浸有联带关系,散浸严重的堤段,堤坡浸水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堤坡稳定破坏,兼堤脚基础虚软,内临水塘湖沼,阻滑力减弱,当它不能支持堤坡滑动土体时,就产生脱坡。

什么是漏洞

  漏洞出口一般发生在堤内坡下部或坡脚附近。开始时因漏水量小,堤土很少被冲动,所以漏水较清,叫做清水漏洞。由于洞周土体浸泡时松散崩解,或产生局部滑动,或堤身填土含砂重,土体可能被漏水带出,使漏洞变大。这时,漏水转浑,发展成为浑水漏洞。如不及时抢救,则将迅速发展成为堤防决口。

  一般说来,是由于堤身内部遗留有屋基、阴沟、暗剅、腐朽树根等物,筑堤时末清除;填筑质量不好,龙口(交卡)不密实;或为白蚁、蛇、鼠、獾在堤内打洞。在高水位压力下,将平时的淤塞物冲开;或因渗水沿隐患、松土串连而成漏洞。尤其在高水位堤身浸泡时久,土体结构变松软,更易促成漏洞的发生,故有“久浸成漏”之说。

【气象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1.气象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总结范文

2.市气象局年度气象工作总结范文

3.省气象台工作总结范文

4.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精选

5.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6.助理工程师见习工作总结

7.助理工程师职的工作总结

8.土建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zongjie/260308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