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由《长恨歌》主题看白居易的文艺美学(3)

白居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另一主题是讽喻说。即君主好色,女色误国,导致了安史乱起,葬送了他们所谓的爱情。持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诗歌的第一部分。诗歌开篇即是对君主好色的毫不留情的批判:“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当得到杨贵妃后唐玄宗便沉溺于美色,荒废朝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并且为了讨好杨贵妃,用人唯亲:“姊妹兄弟皆列土”,甚至导致社会风气大变:“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男尊女卑,恐怕是汉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观念,在历史上只有两种社会状况下才可能出现暂时的改变:一是惨烈的战争导致的“信是生男恶,还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另一个就是类似唐玄宗专宠杨贵妃导致的“不重生男重生女”。这两种状况都是违背封建纲常的,动摇统治根基的。唐玄宗的行为,代价自然就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在白居易给友人的书信《与元九书》中,他明确地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考察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他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认为诗歌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这是他自觉继承儒家诗教的结果,也是他实践儒家政治理想的途径之一。为此他大量创作讽喻诗,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达到讽喻的目的,不惜通俗浅切,甚至“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宁肯牺牲艺术性,写得直露无隐,情味不浓。这一主张在《长恨歌》第一部分表现鲜明。他写诗讽喻的目的很明显:规劝人主戒骄戒色,勤于政务,以理节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aijiyi/2630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