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白居易《涧底松》全诗赏析(3)

白居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以上为第二层,诗意又宕开一步,从涧底松不幸遭际的特指进而转入对某种现象的泛指,使题旨更加显豁和深化。

  白居易的这首《涧底松》意蕴丰富。诗人原附有题注云:“念寒隽也”。“隽”,通俊。寒俊,指的是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可见,本诗是诗人为寒俊鸣不平之作。唐时虽以科举取士,较之西晋时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有所改进,但真正有卓越才识的读书人,若无达官显宦荐引,也往往被委弃不用,默默无闻。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相当普遍。于是诗人“缘事而发”,“比拟恰合”(《唐宋诗醇》评语)地抓住了涧底松既寒且卑和“老死不逢工度之”,讽喻和针砭这种不平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后来,白居易又在和元稹《松树》诗中表明了他的意愿。他希望涧底松都能成为“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同时他为才士呼吁“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更替忠贞的“松树”道出了平生之志:“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一片怜才惜才之意,忧国忧民之心,毕见于纸上。从诗题来看,本诗虽是咏物,但与一般咏物诗的写法又有所不同。一般咏物诗往往在状物之形的基础上摄物之神,做到形神兼各,并有所寓意和寄托,其寓意和寄托要受到所咏之物的制约,要透过物象求得表现,令人思而得之。而本诗并没有在状物摄神方面大施笔墨,而是以涧底松作为引线,借题发挥,题外生意,不将感慨渗透在物象之中,正如《唐宋诗醇》评论本诗所说:“松是喻意,金、张、原宪是正意”。从而收到寄情遥深的艺术效果。

  本诗的语言形式,除具有白诗浅显易懂的一贯风格外,还体现了乐府诗的特点。从句式看,全诗以七言为主,间或杂以五言和十言;就用韵看,前六句用平声,中间四句则转仄声,后六句再改押平声。这种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句式结构与平仄交用、灵活自由的叶韵方式,形成了富于变化的节奏感和音调铿锵的诗韵美,从而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题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aijiyi/3816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