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写作手法(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开头四句描写了奇丽的塞外雪景。才阴历八月,就北风呼啸,把坚韧的白草也吹断了。接着,风卷大雪,漫天飞舞。飘洒了一夜,一夜之间,漫天皆白,遍地银装,所有的树枝上都银装素裹,犹如春风吹来,梨花盛开,似乎还飘洒着沁人心脾的梨花清香呢。诗中写风猛,先用“卷地”二字直接写北风很大,接着,又通过“白草折”写风力之猛。写塞外气候变化异常,便用“八月即飞雪”来说明。一个“即”写出雪下得早,下得出乎人意料,一个“飞”与北风相呼应。这两句写出了北风带着尖利的啸声卷着大雪漫天狂舞的景象,有声有色,很有气势,先声夺人,描写了边地的苦寒。但是诗人没有继续渲染边地的苦寒,而是拓开一笔,应用丰富的想象,勾画出一幅明丽美妙的万木银装的图画,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对于雪景的不同寻常的描写,把雪景写得奇丽壮美,明媚动人,给人蓬勃的无边春意的感觉,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真不愧为写雪的名句。

  尽管雪景如此壮丽动人,但大雪严寒毕竟是现实。诗人收起想象的翅膀,面对现实,描写大雪奇寒的气候特征。如果说前面是描写远景、外景的话,那么,“散入珠帘湿罗幕”四句便是近景、内景描写了雪花轻盈地飘进挂着珠帘的湿罗幕之内,漫漫深化,把罗幕都打湿了。在中军帐中,尽管白天着狐裘,夜晚盖着棉被,也觉得寒冷难当。由于过于寒冷,主师的弓都难以拉开,铠甲冰冷,也难以穿上。这几句,融进了诗人的主观感受,通过写人的主观感受来描写大雪严寒。通过写大雪严寒,描写戍边将士的苦寒生活,从而赞颂了他们不畏艰苦,自我牺牲的精神。

  写到这里,诗人用两句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冰天雪地的背景,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成鲜明对照。这两句,一句写地,一句写天,天上地下,一片愁云惨淡,万里冰雪连天,这种环境和气氛,一方面衬托出武判官使命的艰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归客此行的关怀和担心,也牵动了作者的乡土之思。同时,这两句在结构上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写景,引起下文的送别。然后,诗人只用两句诗“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送别宴会的情景。中军帐内,置酒饯行。席间,奏着少数民族的乐器,助兴饮酒,整个宴会场面,充满了浓浓的边塞气息以及朋友诚挚的祝福,其中也寄托了诗人久别乡土的感慨。接着,写宴罢走出辕门时的所见,时间是黄昏,仍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狂风呼啸,但门前的红旗已被冻住,怎么吹也吹不翻卷。这里通过“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再一次写雪大天寒,从另一个角度刻画了这个冰天雪地奇冷酷寒的世界,写得非常有新意。也寄寓着对武判官的关怀。

  诗的最后四句,写轮台东门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轮台,就是天山,指明了他们戍守送别的地点。举目望去,天山的山山岭岭铺满了积雪,“去时雪满天山路“不止是景语,也是情语,我们可以想象,诗人与武判官要道珍重,依依惜别,看到武判官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路上,诗人久久不忍离去,而是在雪地里伫立目送,一直到武判官渐行渐远,消失在远方,还在凝视雪地上留下的归客的马蹄印迹。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十分丰富的思想感情:有热爱祖国山河和建功立业的自豪感,也有对武判官归京的欣羡和鼓励,更有对朋友沿途艰辛的关怀和依依惜别的深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伫立怅罔的神情,多么形象逼真,写诗人在归客远去后的沉思、默念,怅然若失的情态,多么储蓄而恰切,表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这首诗的结尾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尾“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对朋友的绵绵不尽的深情,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借助于别后景物,传达出别后的情怀,非常含蓄、隽永,含悠悠不尽之情思,令人回昧无穷。此外,这雪中送别图还含有冰心玉壶,洁白高尚之意,显得高雅不俗。

  作者简介:

  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是边塞诗歌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曾两次出塞安西、北庭,在边塞共生活了六年。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解鞍风尘的战斗生活中,他的诗境空前开阔,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aixuegesongwupanguanguijing/751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