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香港回归20周年的手抄报A4(2)

板报大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寸步不让,“不做李鸿章”

  会谈进入正题后,撒切尔夫人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摆出强硬姿态,打出“三个条约有效”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离不开英国”这两张牌,坚持三个条约必须遵守。她恐吓邓小平说:“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继续由英国来管理它。”

  邓小平寸步不让,他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重申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不承认19世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一贯立场。

  邓小平说,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他强调,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无法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激烈交锋后,两位领导人商量会谈公报问题。邓小平建议会谈能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15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但撒切尔夫人坚决不同意,特别是拒绝以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为前提。经过一阵争执,双方同意发表一个不作任何实质性承诺的会谈公报。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显然被邓小平极其坚定而严密的话所震撼,以至于神思恍惚,在大会堂门外的台阶上摔了一跤。她被扶起来后说,没事。

  下午,撒切尔夫人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在向记者宣读声明时,她的声音一时变得嘶哑,但她仍然坚持念完全文只有83字的声明。撒切尔夫人没有想到邓小平如此强硬。回去之后,她私下对驻华大使柯利达说:“哎哟,邓小平真残酷啊!”从此,香港问题谈判陷入僵局。 灵活应对,“要给英国人下台阶”

  这一年年底,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次年6月,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将要召开。如果到那时中英谈判仍然处于僵持状态,中方就可能通过全国人大,单独宣布自己的对港政策。

  谈判出现僵局,不仅中国政府和广大港人着急,英国领导人也焦急不安。1983年1月28日,撒切尔首相召集政府高层官员和港督尤德开会,讨论香港问题。撒切尔夫人提出,在谈判无进展的情况下,应在香港发展民主体制,使它能在短期内获得独立或自治。她还提议在香港搞全民公决。但与会者都不赞成首相的设想。

  3月7日,撒切尔夫人在同柯利达和尤德商讨对策时,柯利达赞成由撒切尔夫人写一封信给中国总理,表示只在香港的管理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她愿意就主权问题“考虑”向英国议会“提出建议”。信中并没有痛快地承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附加了一大堆条件。 从英方来信中,邓小平看出了对手立场的微妙变化,并以自己的灵活姿态积极回应,准备与英国代表举行正式谈判,解开主权问题上的死结。

  在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会期间,邓小平会见两会的港澳人士。他在谈到中方在主权问题上的灵活策略时说:我们考虑到若要英方在承认中国对香港主权的先决条件下进行谈判,英国方面认为“有失面子”,因此,“要给英国人下台阶”。他还指出,如果先谈“1997年后”怎么办的问题,就可以避开主权问题的障碍。而“1997年后”的问题谈好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问题也就没什么可谈了。

香港回归20周年的手抄报A4

  从7月中旬开始的第一轮会谈到9月下旬的第4轮会谈前后,英方软硬兼施,会场内外互相配合,大打所谓的“民意”、“经济”两张牌。于是,会谈未取得任何成果,却又触发了更为凶猛的金融动荡。

  为此,中国政府和各界人士以及香港民众、舆论界和各爱国团体纷纷进行反击,发表大量文章,组织各种活动,批评英国的做法。中国领导人更加明确表示了对香港前途的态度。8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会见一个日本代表团时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日期

  告诫铁娘子,“不要把路走绝了”

  会谈再次面临危机,英国前首相希思深感忧虑,他飞到北京,会见中国领导人,打算为打破谈判僵局贡献一点力量。9月10日,邓小平又一次会见了希思。两位老朋友亲切地寒暄了一番。当话题转到香港问题时,邓小平对英国政府在当时谈判中的做法极为不满。他斩钉截铁地宣布:想用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22日要会谈(指第4次会谈),我希望不要再纠缠在治权问题上。不要搞成中国单方面发表声明收回香港,而是要中英联合发表声明。联合声明的方式对两家都好,不是说哪一家更好,特别是涉及到中英长期的关系。”

  邓小平告诫说:“在香港问题上,我希望撒切尔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不要把路走绝了。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在1984年9月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希思表示将把这番话转告撒切尔夫人,并劝首相改变以主权换治权的做法。 迫于形势,英国政府在第4轮会谈后开始考虑采取措施稳定香港经济,并准备在谈判中实行退却。

  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1984年4月中旬访华。豪在会见邓小平时提出,9月只能作为协议草签的期限,而不是最后批准生效的时间。邓小平问,草签以后为什么不马上正式签字?豪回答,议会九、十月份要休假,11月才能复会,所以只能到年底以前签字。双方于是确定9月底草签并公布协议,年底前正式签字。

  中英双方经过22轮的谈判,直到9月才落下帷幕。9月26日上午10点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两国代表团举行了庄严的联合声明草签仪式。10月3日,邓小平在大会堂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全体成员时欣喜地说:“你们这么多人回来观礼,我非常高兴,我看香港一定有希望。这次回来观礼的,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有,各种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也都来了。这说明大家都赞成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赞成中英两国政府所达成的协议的内容。”在谈话中,他再次表示,他愿意活到1997年,亲眼看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

  彭定康于1944年5月12日生于英国兰开夏郡波尔顿,他曾是牛津大学高才生,主修现代历史,1965年 留学美国。

  1974年,彭定康以30岁之龄,被委任为英国保守党研究部的主管,而后,1979年大选的不少竞选宣言,都是出自他的手笔。1990年11月,梅杰接替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一职,梅杰与彭定康交情甚好,因此他上任后随即聘任彭定康为兰卡斯特公爵领地总裁兼保守党主席。在彭定康的筹划下,保守党得以在1992年英国大选中意外地胜出。出于对彭定康的补偿,在梅杰的安排下,彭定康在1992年7月9日正式出任第28任港督。48岁的彭定康被派往香港担任末代总督。在香港的最后5年,彭定康多生事端,使原本能平稳过渡的香港陡生波折,当时即有人说,彭定康是英国政府派驻香港的“搅局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anbao/47962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