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食品安全手抄报 图片(2)

板报大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卫生防病饮食安全 主要是肠道、呼吸道。

  1.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

  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 传染源:病人、病畜、老鼠等 ② 传播途径:空气、食物、土壤、昆虫 ③ 易感人群:少年儿童是易感人群

  2.预防肠道传染病 ① 注意传染源,发现病人及时治疗,与病人密切接触的要检查。 ② 切断传染途径:加强环境卫生、保护水源、厕所清洁。 消灭苍蝇、老鼠。 饭前便后要洗手。 ③ 预防接种疾苗

  3.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因素:气温低、室内活动人群聚集。 人受凉,抵抗力低,易感染。 预防方法: 病人隔离 不随地吐痰 教室开窗通风换气 4.预防虫媒传染病 狂犬病 乙型脑炎 由动物传播 虫子传播

  5.预防非典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勤通风 勤打扫 勤洗手 勤锻炼 勤消毒

食品安全手抄报 图片

  如何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

  如何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人士介绍,不久前食药监局曾经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为加强在外就餐和家庭内的餐饮安全,国家食药监局有关人士和临床专家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

  一是清洗原料,清洁双手

  泡发干制原料或培养芽苗类蔬菜,应定期更换用水,避免有害细菌的繁殖。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用流动的洁净水多次清洗,去除存留在食品原料表面的细菌,避免造成污染菌的存留;同时清洗双手。

  二是食品应烧熟煮透

  食品烹饪前应彻底解冻,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应达到70℃。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以防止食品原料中的细菌存活。

  三是防止交叉污染

  应重点防控食品、食品加工人员以及食品制作环境、工具、容器、设备、设施间形成的细菌性交叉污染,特别是要防止熟食品成品与半成品、食品原料间形成的交叉污染。

  四是妥善存放食品

  当熟制食品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时,存放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 (冷藏)的食品,其保质期应不超过烧熟后24小时。冰箱只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抑制细菌的繁殖速度,但存放时间过长,一样也会变质,吃了有可能会让人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anbao/4805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