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边城》的湖湘文化特色(2)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湖湘文化的地域风情

  现当代文学史上孙犁、汪曾祺都是写地域生活情态美的高手。孙犁写的是劳动人民,因与抗日战争相关而染上了太多的政治色彩。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写的是市井小民,有些过度生活化,小说和散文中叙写的生活景物与人情美都有种奇特的色彩。沈从文的与众不同在于其独立自守的一份恬静与自然。他对山村生活的情有独钟。《边城》写的亦是山村的淡雅,也是用如诗如水的文字描绘了极具湖湘文化特色的地域风情。

  湖湘自然景观中多水,三江四水的地理风貌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湖湘文化。追求浪漫与自由是湖湘文化之魂,从几千年前的楚文化承袭而来,至今未绝。从屈子汨罗江畔行吟至今,湖湘文化浸润的文学无不极具浪漫情怀。可随物赋形又包容万物的水,其实也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极其自然的生命状态。沈从文作品中的水元素,已经有诸多学人大加研究。沈从文曾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说:“我学会用小小的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边城》也是水边的故事,水上人的生活,水上人的言语,水上人的感情和追求。白河、沅水、小溪、绳渡,这“边城”就是一个水的世界。水是柔的,柔也是女人与水共有的特性,更是一种最高贵、最雅致的情致。《三三》中城里来的先生和女人被水边长大的灵秀女子三三身上的那种无法言说的神韵所深深慑服。因为有了水的滋养,便有了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的一份活泼的静雅,生活也多是水样静美。《边城》中船夫、少女、古渡、白塔、斜阳,凝成一幅亘古的边城山水画,更是一种淳朴的纯美生活图景。

  《边城》中的人文景观也多具湖湘文化深意。白塔是《边城》中一个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人文景观。白塔是佛教中常见的物象。佛教崇尚静心与淡泊,与湖湘文化中推崇自由平淡的观念相契合。沈从文素来重视人的生存与生命尊严,这也与佛教素来尊重生命的本真相契和。因而这白塔的意象直接指向人的生命本质。船夫死时,白塔突然坍塌。这平日里可有可无的白塔突然变得重要了。人们觉得白塔与风水有关,大家就都捐了些钱在冬天修好了,更多的是表明大家依然认可这渡船的所属和存在,依然关心这需要依靠渡船生存下去的人。在小说中白塔骤然成为生命存亡的象征,人们通过尊崇白塔来表达对翠翠失去祖父后生活的扶持,朴素的乡民用一种淡然无痕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的尊重。

  湖湘民俗活动往往文化涵义丰富。在湖湘饮食民俗中,“吃”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也是人们社交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去哪家做客,看菜式的多寡和桌席排位,往往能看出主人对客人的态度。《边城》描写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时,团总女儿被安排在顺顺家“当中窗口”最好的地方,这便让所有的乡民都一看便知,顺顺家对团总女儿身份的认可,甚至是婚姻关系的承诺。而傩送将翠翠请到自家堂屋里最好的位置与团总女儿并排坐下,也是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翠翠的态度和承诺。这也才有了翠翠知道了傩送对她的心意而产生牵挂。在小说中民俗活动不仅仅是纯风俗,它们既是人物的生活环境、作品的情调氛围,也是故事情节的推手。《边城》中,民俗活动争渡是情节的衔接,绳渡是翠翠的生活环境,而走车路和马路则是爱情故事的氛围渲染。民俗的意蕴也常令故事情节错落多姿,文化气息浓郁厚重。端午节的争渡就是湖湘民俗文化中争先与霸蛮风气的集中表现。湖南湘西民俗中的“走车路”请保山是请媒人提亲,婚前要经过六礼或八礼。而若是自由恋爱,则可以采取“走马路”用唱歌的方式自行定亲,婚约意识也简便自由。这样的婚俗文化是湘西开化精神和浪漫情致所孕成。

  沈从文的语言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这使其小说具有外在语言美和内在人性美。方言不仅是丰富生动的口头语汇,而且富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沈从文在《边城》中也点缀了几句湖南方言,写翠翠在爷爷小憩时牵船渡人用了“溜刷在行”一词,就是一种自然的熟悉,往往用来形容人做事又快又好,看着令人舒服。这在湖湘文化中是一种很高的称赞。这方言在清新淡雅和形象生动之外,也平添了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的质朴与淳厚,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情的张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084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