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边城》中的美(4)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俨然一幅桃源美景,这美景怎不令人神往暇想!描绘民俗风情,如描绘端午赛龙舟赶鸭子……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着红布包头,手上拿着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鞭炮……

  这些民俗风情,宛若一串串挂在工艺廊里的民族工艺品,展现于眼前,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心。

  沈从文就是这样,把人情的美和自然风情的美打造成了一艘船,承载其理想,从现实尴尬丑陋的境遇里,驶向一个原始的自由自在不受干扰的生命王国。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验,沈从文之所以要描述美,是因为他感到周围的世界太缺乏美,感到城市的嘈杂、污垢,世界的冷酷、残忍,世人的圆滑、愚昧,唯有凭借湘西净土,建造《边城》这样一艘大船,承载其理想才能离开现实生活。

  晋代作家陶渊明先生有一篇作品《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一个鸡犬相闻、和睦相处、热情朴实的桃源世界,那是晋代战乱纷飞政治黑暗之下人民渴望安居的理想世界。受其影响,沈从文的《边城》亦是如此,不管《边城》给我们展示怎样一幅奇光迤俪的风景画与民俗图,但它毕竟是理想中的世界,是对现实生活去 丑存美(或造美)加工了的世界,整个文本折射的是要求人们返朴归真、自然生长、与世无争的老庄哲学思想,这是种消极的思想。沈从文的原意是以描绘“美”和现实社会的“丑”形成鲜明对比,以形成对“丑”的鞭鞑,然而事与愿为。三十年代的社会包括作者笔下的湘西,都是军阀及国x党残酷蹂躏下的社会,大肆对“美”的描写,虽然在心灵上能给予人们一定的抚慰,更多的却易导致人们脱离现实生活,陷入对“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的追求中,那纯粹就像是一坛甜甜的药酒,喝一点点还可以,喝多了就要伤身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215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