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冰心的《往事》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2)

冰心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往者如观流水——月下的乡魂旅思:或在罗马故宫,颓垣废柱之旁;或在万里长城,缺堞断阶之上;或在约旦河边,或在麦加城里;或超渡莱茵河,或飞越落玑山;有多少魂销目断,是耶非耶?只她知道!

  来者如仰高山,——久久的徘徊在困弱道途之上,也许明日,也许今年,就揭卸病的细网,轻轻的试叩死的铁门!

  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是欢悦?是惊怯?有天上的重逢,有人间的留恋,有未成而可成的事功,有将实而仍虚的愿望;岂但为我?牵及众生,大哉生命!

  这一切,融合这无限之生一刹那顷,此时此地的,宇宙中流动的光辉,是幽忧,是彻悟,都已宛宛氤氲,超凡入圣——

  万能的上帝,我诚何福?我又何辜?……

  一九二四年二月三十日夜,沙穰。

  1.文章⑴段中写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对“静女”的形象做分析。

  2.文章中月下青山这个大自然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3.文章(8)段在全文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评价,不准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说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作者似乎无话可说,却有了月下静女的审美发现。

  B.文章开头对月下的青山作了定位性的描写,紧接的四个排比段落,深化了对“往事”的印象。

  C.作者是一位善于发现色彩的画家,也是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面对雾、月,回首往昔行踪,幽思来日的遭际,充满了幽忧与彻悟。

  D.文章的结句“万能的上帝,我诚何福?我又何辜?”像一句祈祷词,却又余音缭绕,是心灵的感悟,也是新的承担。  E.“往事”叙述,为文至简,写景至清,是一篇醇香满纸,余韵悠远的哲理散文答案:

  1.比喻。静女虽明艳,但不妖冶;羞怯,但庄严。充满了流动的光辉。

  2.凝静,超逸,庄严,幽哀。

  3.结构上,与文章开头“娟娟的静女”的比喻照应;历经四段的否定性议论后,承转进入主题;内容上,“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写照,远离故土面对这寂静、空漠的雪和月。万籁俱寂中,一切的怀想与追恋涌上心头,才有作者此时此地的幽忧与彻悟。

  4.B E(B.不是“深化”印象;E.不是哲理散文)

冰心的《往事》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ngxin/1749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