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毕淑敏散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2)

毕淑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对死亡的关注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生命和死亡很难真正的分开,生命的存在以死亡为参照才更加有意义。在毕淑敏的散文中死亡意识频繁出现,正如她自己在作品《心中的死结》中说过的那样:“我当了许多年的医生,看到了无数死亡,已经可以做到心如古井处变不惊。但我自知关于死亡的恐惧和忧患并无缓解或消失。它们像冬眠的蛇,潜伏在我意识最深的地窖里,等待惊蛰。”[4]在她的散文中,对死亡的探索和思考是作为一种考察生命的方式存在的。

  她的散文中有着对于各种死亡的描写,不仅关注着昆山上人的诞生、生存和死亡,而且对城市里的人们也给予死亡的关注。散文《昆山之眠》中她这样写道:“昆山之眠是充满陷阱的黑洞,许多人在梦中永不复返。”[5]在昆山严酷的生存环境考验下,生命如同草芥般脆弱,死亡的恐惧时刻笼罩着那里的人们。这里生活着的每一个人在面对太多的死亡之后,对于死亡的恐惧已经渐渐消失。以至于“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看见大家都还活着,心中充满重新诞生的快乐。”[6]常人难以想象并体会清晨醒来带给人重生的快乐,这种逃遁了死亡之后的快乐多少带有悲哀的意味。《制花圈》一文中,描写了在北京生长的花季少女,不幸被命运迁移到藏北高原,面对这里恶劣的生存环境,死亡犹如“一把利刃悬挂在半空,时不时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7]在高寒缺氧和冰川雪岭的环境中,人的生命变得极其脆弱,以至于《为了雪山的庄严和父母的希望》中十七岁的少女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并“第一次想到死亡”。只有亲历过死亡的挣扎,才会对生命的短暂有着透彻的体悟,从而理解生命的可贵。《当我们离开北京的时候》对医院里濒临死亡的人进行临终关怀,对陪伴即将逝去的人让他们“尊而安宁的离世”的善良之人了给予深深的赞美。

  毕淑敏本人曾说过:“我的作品中更多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过程,还有人子在死亡面前的渺小与抗争。”[8]因此她的作品中,死亡不仅仅是考察生命存在的方式,更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体悟。她曾在《炼蜜为丸》中说:“我已经超然,是死亡教会了我勇敢,教会了我快乐,教会了我珍惜生命,教会了我热爱老人。”[9]她想通过作品表达出生命和死亡是平等存在的,死亡无法逃避地逼近生命,生和死将永不停息地对抗。面对死亡思索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珍惜生命,平静地面对死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shumin/3206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