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经·采薇的心理描写(3)

采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采薇》心理描写的作用

  (一)借景抒情的作用

  《采薇》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手法创造了含蓄蕴藉的美学意境。

  《采薇》全篇都借助自然之景来抒发内心情感,其最大的价值和益处就是含蓄蕴藉地抒发了久戍在外的士兵内心复杂的情感,让人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去咀嚼、品味和深思。毋庸置疑,这就是中国诗歌中“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典型代表,而正是这种含蓄蕴藉的借景抒情方式使《采薇》形成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采薇》”的美学意境。

  (二)矛盾对比的心理情感描写的作用

  1.作品前五章。作品前三章和四、五两章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基调(忧伤与豪迈)既不冲突也不相悖,它是久戍在外的士兵内心世界长久斗争和积淀的矛盾但又统一的内心感情。具体说来,《采薇》前三章和四、五两章心理情感的对比主要有以下作用:

  第一,真实深刻地刻画了人性美。《采薇》中对战争的厌烦和思家情绪是人之常情;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也是人类爱家的鲜明体现,因为有大家才会有小家;而为了更多幸福美满家庭的完整而奔赴前线是人类高尚情感和品格的鲜明写照。

  正因为《采薇》中没有一味地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才使《采薇》更为接近现实,更符合人性,更为深刻感人;而真实的内心独白、矛盾的思绪更吸引了读者去重新感受战士们的平凡和伟大、真实和可爱。

  第二,增强文章的厚重感。《采薇》的主题向来有争议,有人说其中有厌战情绪,也有人认为其中有爱国豪情。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正确:谁不想安居乐业,所以正常的人都不愿意打仗;但当战争来临时,为了自己的亲人和同胞,义无反顾地投向战场,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同时也是人性深处善良美好品性的体现。因此,《采薇》中这种矛盾却又统一的主题是最符合人类情感思维的正常产物。同时,也正是文中的这种矛盾心理描写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意蕴,这里有对人性美的感叹,有对战争的思考,有对儒家“家国”观念的塑造,这就使《采薇》不再是一篇简单的歌功颂德的赞歌,而是成为让人深思和咀嚼的优秀作品,所以《采薇》是现实主义作品的杰出代表。

  2.作品末章。末章自身形成的三组心理对比描写,极大地增强和丰富了《采薇》的思想性、艺术性,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了《采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进一步突出了战士的爱国之情和无私伟大的高贵品格。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在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年轻的战士们抛弃儿女私情,毅然踏上征程,他们纵然与亲人难舍难分,但保家卫国的豪情让他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正是这种哀乐情感的鲜明对比,这种矛盾情感下做出的抉择,凸显了战士们的爱国、无私和伟大。

  第二,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进一步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离家出征的自豪喜悦与回归途中的悲哀,九死一生之后却反倒悲痛不已,这种种心理情感上的矛盾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对人类心灵、人类精神家园的巨大摧残和难以抚平的伤害。尤其是诗文中最后一句“莫知我哀”,似乎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阴影无处不在。这种欲说还休、欲罢不止的内心悲痛和永远挥之不去的回忆,让我们深刻理解和体味到了战争的罪恶,它使希望不再,它使悲痛永存。而不论战争是正义的还是背道而驰的,它留给人类的创伤都是难以抚平的。

  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中难以回避的主题,千百年来让芸芸众生深思、深味、感叹不已。但在几千年前,《诗经》中就能出现《采薇》这样描写战争、深刻揭示战争本质的杰出作品,实在是令人惊讶和感叹!《采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深刻,这使其成为后世描摹战争主题文艺作品的楷模,成为流传不衰、脍炙人口的杰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aiwei/1486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