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长恨歌音乐赏析(4)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声调、音韵的美

  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也是最难学的语言,中国语音里有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音调,而在中国诗歌中,十分讲究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押韵,“阴平”“阳平”称为平韵,“上”“下”称为仄韵,平仄是中国古诗词的基本要求。黄自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自然在音乐创作方面也十分注意考究平仄与音乐旋律的关系,女生三部合唱《山在虚无缥缈间》,“香雾迷蒙,祥云掩拥”的声韵是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故黄自在谱曲时将“雾”字与“掩”字都用高音加变度音,

  特别是“掩”字由于处在强拍,所以黄自用了一小节的长度来表现这个字。例如在《点绛唇》中“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一句,其中的“来”字的声调是第二声也就是阳平,与之对应的曲调应向上扬起,在旋律的处理上黄自运用了上行大三度进行去表现乐句的走向。“春”字的声调是第一声也就是阴平,曲调对应的该使用高音,这时的旋律已推进到了全曲的高潮,并且重音在“住”字上,起到了强调作用,“住”字声调是第四声也就是去声,此时旋律走向应向下,黄自对此句的旋律正是这样处理的。

长恨歌音乐赏析

  (二)黄自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与黄自同时期的作曲家,赵元任、江文也也属于同等类型的作曲家,当时也有不少作曲家也以古诗词为题材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如:《我住长江头》、《声声慢》、《春晓》、《枫桥夜泊》等,就选词来看,黄自以古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中所选用的歌词或出于中国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或选用韦瀚章、龙七等人的现代诗。他偏爱唐宋时期的古典诗词,他以此题材创作了五首艺术歌曲,分别是《春思曲》、《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和《卜算子》。这些艺术歌曲无不体现了黄自先生深厚的作曲技法和文学底蕴。  三、结语

  黄自清唱剧《长恨歌》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山在虚无缥缈间》这首作品是我本人极其喜爱的,通过分析了整首作品的曲式结构,让我更加了解这部作品,对于音韵、声韵的运用,和声作曲技法的运用等方面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黄自先生充满了敬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2333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