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白居易《长恨歌》的层次结构划分综论(3)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四部分(段)说

  四部分说的观点既有从清代以来的高度一致,也有异彩纷呈新见,可以说是诸说中内部在起始句的确定上分歧最多的一类,截至目前,竟然有八种之多。

  清乾隆御选《唐宋诗醇》[20]174的见解较为独到,为一些学者所宗:

  通首分四段:“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畅叙杨妃擅宠之事,却以“渔阳鼙鼓动地来”二句安摄下意,一气直下灭去转落之痕。“九重城阙烟尘生”至“夜雨闻铃断肠声”,叙马嵬赐死之事,“行宫见月伤心色”二句安摄下意,盖以幸蜀之靡日不思,引起还京之彷徨念旧,一直说去,中间暗藏马嵬改葬一节,此行文飞渡法也。“天旋日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叙上皇南宫思旧之情,“悠悠生死别经年”二句,亦暗摄下意。“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末,叙方士招魂之事,结处点清“长恨”,为一一诗结穴。

  与前面所划分的四部分说相同,高步瀛《唐宋诗举要》[21]302认为:第一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惊破《霓裳羽衣曲》”,叙杨妃擅宠之事,每段末二句皆摄下文;第二段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夜雨闻铃断肠声”,叙杨妃马嵬赐死明皇幸蜀之事;第三段从“天旋日转回龙驭”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叙上皇回銮仍思妃不置;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叙方士招魂之事,结处点出长恨,为全诗结穴。高氏所分层次,对乾隆敕撰《唐宋诗醇》有所宗仰。

  程千帆先生《唐宋诗名篇》[22]238与前者基本相同,只是没有提及每部分最后有统摄下段之说,并且各部分的内容概括更为详细具体: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惊破《霓裳羽衣曲》”,写唐玄宗重色,杨贵妃专宠,而安禄山的叛变,则使得他们的生活起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夜雨闻铃断肠声”,写杨贵妃的死和玄宗在流亡中对她的悼念;第三部分从“天旋日转回龙驭”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玄宗返回长安以后,仍然怀念杨贵妃;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由于方士的道术,终于使得两人互通消息,并重申了彼此之间永远不渝的爱情。

  张步云与前面划分四部分完全相同,他在《唐代诗歌》[23]417中指出:

  《长恨歌》分为四段:一、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写杨贵妃的美姿善舞,承恩擅宠。二、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到“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述贵妃马嵬之死与玄宗入蜀事。三、从“天旋日转回龙驭”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叙玄宗自蜀还京,南苑思归之情。四、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写道士招魂,点题“长恨”,为一篇之结穴。

  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册[24]1429-1435对《长恨歌》的划分也完全与前面相同,只是每一部分并未讲明其段意。

  廖仲安、刘国盈《中国古典文学辞典》认为[25]633:

  全诗百二十句,八百四十字。……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杨妃专宠,又千方百计取悦玄宗,只举出温泉赐浴、霓裳歌舞以概一般,写得比较简括。第二部分写安史乱起,从而发生了马嵬兵变、杨妃赐死的悲剧。第三部分写玄宗朝夕思念杨妃,自蜀还都,感念当初,触目伤怀。第四部分更幻想出临邛道士访寻仙山,得见杨妃玉容,用倒叙手法,写杨妃回忆往日七夕与玄宗爱情密誓,感叹幽明永隔,结出长恨。

  这里没有明确标示出各部分的起止。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分析的意思做出判断,第一部分应从开始到“尽日君王看不足”;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回看血泪相和流”;第三部分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

  龚克昌、彭重光《白居易诗文选注》认为[26]6-14:第一部分的划分与前面相同,从开始到“尽日君王看不足”,写杨贵妃的专宠和唐明皇的荒淫失政,隐伏着安禄山的叛乱;第二部分则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夜雨闻铃肠断声”,写杨贵妃在马嵬事件中被缢而死与唐明皇失去贵妃后的凄楚心情;第三部分从“天旋日转回龙驭”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明皇回京后对杨贵妃的深深思念;第四部分划分与前者相同,写方士招魂的故事。最后两句点出了“长恨”的题旨。

  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27]479认为:从开头到“不重”句为第一大段,写杨贵妃得宠的经过;从“骊宫”句到“回看”句为第二大段,写玄宗荒淫误国和杨贵妃的死;从“黄埃”句到“魂魄”句为第三大段,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和他晚年的凄凉生活;从“临邛”句起到篇末为第四大段,写玄宗命方士寻找杨贵妃,表现他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夏传才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精粹选读》中册[28]143则提出:长诗是七言歌行体,一百二十句,按其叙述层次分四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不重生男重生女”为第一段,写杨玉环入宫、受宠和杨家满门富贵的情景;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不见玉颜空死处”为第二段,写事变,杨贵妃惨死和唐玄宗的眷恋;从“君臣相顾尽沾衣”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三段,写玄宗返长安后对杨玉环的思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为第四段,写方士招魂见到杨玉环的情景。

  饶芃子[29]872与前面略有不同,从其赏析行文中看出,亦将这首诗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惊破霓裳羽衣曲”,并认为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第三部分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

  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册[30]144将其分四部分:从“汉皇”句到“不重”句为第一部分;从“骊宫”句到“夜雨”句为第二部分;从“天旋”句到“魂魄”句为第三部分;从“临邛”句到末尾为第四部分。

  王镇远等《古诗海》[31]859认为:

  此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故以“长恨”为题。诗的前部所述大抵出于真实的历史,后半部分写玄宗遣方士至海外仙山觅得杨妃仙灵的故事则来自民间。……《长恨歌》全诗凡八百四十字,一百二十行,大致可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二十六行,写杨妃娇好美貌及其入宫后倍受宠幸的盛况。第二段十六行,为由盛而衰的转折,写突然爆发的安史之乱惊破了玄宗的骊宫春梦,并且导致了杨妃的死亡;第三段三十二行,写杨妃死后玄宗在蜀中及返回长安后对她的思念之忱;第四段四十六行,写玄宗遣方士于海外仙山寻觅到死后成仙的杨妃,由杨妃的赠物寄词描述她对玄宗的思念,并由末句之“此恨绵绵无绝期”归结到题目“长恨”上去。

  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指出来分界句:此诗第一段自开头至“汉皇重色思倾国”;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回看血泪相和流”为第二段;第三段自“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末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2643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