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品读《赤壁赋》的精神(2)

赤壁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品读《赤壁赋》,我们不能不对苏东坡豁达的人生态度油然而生敬意,这就是置自我于物体之外,以不变去应对万变,在随缘自适、随遇而安中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乌台诗案”使苏东坡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低微,不得擅离居所,实为软禁。苏东坡从显赫高位一下跌入底层,以犯人身份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二个月。在这段时间内,他有过情绪低落和意志消沉,但没有沉沦和被厄运击垮。他的报国壮志坚贞不渝,在致友人书信中说:“虽废弃,未为忘国虑也”;“愿为穿云鹤,莫作将雏鸭”。他的乐观心态没有改变,公务之余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家计,由此号“东坡居士”。他的文学天赋更是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而且留下了《黄州寒食诗帖》这一书法极品。苏东坡所以能在人生困境时始终保持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源于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释道兼备的深厚学养和人生境界。

  《赤壁赋》展示了苏东坡的入世精神。苏东坡与客人泛舟赤壁,饱览美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当饮酒乐甚之时,苏东坡仍然扣舵而歌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意思是,桂树做的棹啊兰木造的桨,划破明静如空的江面啊逆着流动的月光。渺渺茫茫啊我的心思,盼望我思念的人啊都在天边。这段歌辞是模拟屈原的《思美人》及《湘君》中“桂棹兮兰枻”等诗句而创作的。苏东坡平生非常崇尚屈原忠君爱国的气节,欣赏屈原赋中一再用“美人”比喻楚君怀王艺术手法,因而这里的“美人”,实际是借屈原之句指他心目中的“圣明天子”宋神宗。这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优秀传统和普遍情怀,即如范仲淹所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前赤壁赋》中,苏东坡还提到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和“孟德之困于周郎”的赤壁之战,这虽然有借古喻今、怀古伤今之意,但也表明苏东坡关注时局、不忘政事的入世精神。纵观苏东坡一生,积极入世、忧国忧民一直是他思想的基本色调,他从小受到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熏陶,父母给他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仁人志士的事迹勉励其砥砺名节;年青时就怀抱“书剑报国”和“致君尧舜”的志向。入仕后,因看到王安石过激的变法对普通老百姓造成的损害,便上书反对,从而不容于朝廷,被迫离京外任;在杭州当太守时,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土在西湖旁筑起一道大堤,至今仍泽被百姓,千百年来被称为“苏堤”。晚年被贬至海南岛,据说在宋朝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面对厄运,苏东坡始终不改忧民为民志向,他开辟学府,自编讲义,自讲诗书,不遗余力地推进文化教育;他改进海南的生产劳动习惯,推广农耕,完善工具,垦荒种植,发展水稻生产;他致力于改变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教人挖井取水饮用,不要取咸滩积水饮用,从而大大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儒家认为仁者爱人,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海南人不忘苏东坡,建东坡祠和东坡书院以纪念。正是儒家思想作为人生的根本,使得苏东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笑对人生,达观自信,热爱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bifu/2591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