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赤壁赋艺术境界分析(3)

赤壁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当我们欣赏了《赤壁赋》幽深邈远,出尘绝俗的绝美意境之后,还应该注意到这种绝美意境与它形式表现上的随心所欲、开合自如的密切关系。在《赤壁赋》中,苏轼不拘一格,纵横笔势,心随意转,意到笔到。美其名曰“赋”,却决不为传统赋的声律字句限制所累。自由潇洒,天马行空,却依然拥有了传统赋的整齐对称之美;韵美铿锵,抑扬顿挫,却绝无传统赋的拘泥、呆板、做作之嫌。可以说,《赤壁赋》只有传统赋的优点,却完全摒弃了传统赋的弊端。文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水乳相融,浑然一体。后人喜欢把苏轼的《赤壁赋》这一类有意打破传统赋声律字句限制的“赋”称为“文赋”。所谓“文赋”者,即“散文”和“赋”的结合,尽取其长,皆弃其短,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强强联合”。苏轼的《赤壁赋》可以说是这种“文赋”的最佳典范。

  《赤壁赋》形式上舒展自由,绝无任何呆滞拘泥之弊。在散文的潇洒随意中又显得雍容典雅,整齐华美的句式排列中又绝不拘泥于骈句的对仗声韵形式,更无传统赋为文造情的渲染铺陈,逞才使气,秾丽迂腐之类俗艳特点。

  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有一段文字正好视为他自己文学主张的夫子自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我们不妨就以《赤壁赋》的第三段为例,来认真体会一下苏轼的这种“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语言艺术风格吧。.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这是完全散文化的自然语言,平易直接;而接下来客人的一段回答却是变化有致,韵味盎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段文字读起来节奏感极强,起伏顿挫,洋洋洒洒,颇有些赋的张扬恣肆的风格;句式整齐,两句“此非……乎”的发问对应严谨,气势连贯,四字句式的排列也似乎很有些规模气势;但是,你读起来却完全没有赋的呆板生硬之感,完全是一种散文化的自然流畅的韵味,可同时又具有赋的整齐顿挫之美。如果你再仔细分析句式结构,你会发现,这段文字中竟然找不到几个对仗句(只有“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和“ 破荆州,下江陵”勉强算得上,但令人浑然不觉),更不要说刻意的押韵排比了,但是那种滔滔不绝的酣畅气势却绝不逊于传统赋的张扬渲染,而是更自由潇洒,更痛快淋漓。“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接下来的这段文字似乎比前段更严整些,但是,你读起来的感觉兴奋点决不在于句子的是否对仗整齐,而是那种自然起伏的音韵节奏变化及意境之美。一切本乎天然,毫无匠气,毫无泥滞,腾挪躲闪,均游刃有余。真如行云流水,冲波逆折,舒缓回环,曲折有致,雍容华美,让人情不自禁,叹为观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bifu/25911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