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迟子建的散文意境美(2)

迟子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审美意象中呈现“伤怀之美”

  迟子建善于通过捕捉意象营造散文意境。根据自己的美学理想和抒情写意的需要,追求鲜明生动的形象,融合成一个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叙事、写景、抒情都自然地将“物”和“我”融为一体,达到“内情”与“外物”的水乳交融,营造苍凉、凄美的散文意境,呈现出自然朴实的伤怀之美。

  1.选择苍凉意象,书写感伤情怀

  通过风格一致的意象表达思想情感,营造散文意境。“迟子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她对寒冷清凉及相关意象的情有独钟。”⑦ 选择苍凉意象,抒发感伤情感。

  在描绘苍凉意象时,不做过多渲染,在平静的叙述中,把内心蕴藉的情感倾注于意象,传达出对那片苍茫冻土的挚爱、眷恋而又悲悯、忧伤的情怀。如,“北方荒原的落日,无论冬夏,总是带着股凌厉的气势,它沉沦的时候,不是蔫头蔫脑、无精打采的,它大概知道那是它在人间最后的舞蹈了,所以把通身的光华都爆发出来了,落得朝气蓬勃、激昂澎湃的,带着一股豪情,欣然与黑夜赴约!”⑧

  广阔的荒原,沉沦的落日,犹如几笔粗犷的线条,勾勒出一幅辽苍茫、壮丽的落日意象。落日经一日之积累,在黄昏离开之际绽放出壮丽之美与落寞之情,情感与意象同构,形成了孤寂、感伤的基调。作者伫立其中,怅望爱人的永远离去,此情此景,感人而凄凉! 在落日的壮美中营造出痛失夫君的悲伤情感。“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⑨ 落日就成了一种具有主观感受的苍凉意象,并成为感伤情怀的载体,营造一种忧郁的情绪氛围,伤怀之美在意象的描绘中得到诗意的呈现。

  2.虚实相生,化景物为情思

  迟子建善于处理意与象,情与景之间的虚实关系,在情景交融中呈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把读者引入无限自由的联想想象的空间,激发出丰富的审美体验,追求意境营造的理想形态。

  营造悲伤意象,托物寓意,是处理虚实关系的重要方法。为了化景物为情思,运用隐喻的手法,把对自然界中生命消逝、岁月流逝的理解寄寓在审美意象中,记事写人,以物喻人,借写审美对象而寄寓对一切美好易逝的事物伤怀之美的感悟,把写象与抒怀融为一体,使抽象的伤怀之情表现得具体可感,使散文有了一种令人痛心的哀伤意味,有了诗一般含蓄的意境美。

  在迟子建的生活中,最亲的人都过早地离开了她,“嗅着死亡的气息渐渐长大了。”⑩ 她喜爱的老师、邻居、作家、艺术家也相继离开这个世界。他们的音容笑貌、人格魅力永远刻印在迟子建的心里,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怀念着那些消逝的生命,形成了散文的悲伤意象,寄寓自己的哀伤情怀。

  对于“虚”的“无形”的悼念之情,不是正面、直接去写,而是从侧面入手,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以有形状写无形。把悲痛之情深藏在某种审美意象中。如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11于是,对外祖父的怀念寄寓在年年依旧的“菜园”中,对父亲的怀念寄寓在不寻常的“灯”中,对丈夫的思念寄寓在浪漫而又寒冷的“雪花”中。缅怀敬爱的老师,哀情寄寓在美丽的“树挂”上,缅怀俄罗斯老太太,哀情寄寓在暮色苍茫时的“炊烟”里,感慨邓丽君、张爱玲的离去,哀情寄寓在夜空出现的“霞光”里,纪念俄罗斯作家,哀情寄寓在纯净的“露滴”上,祭奠诺曼底登陆时牺牲的战士,哀情寄寓在白色的“墓碑”上,仰慕墨西哥画家里维拉和卡罗,情思寄寓在废墟上的精灵“雄鹰”和“蝴蝶”中。作者以物作比,悲伤的情意融合在特定的物象中,就营造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悲伤意象。哀意配哀象,哀象托哀意,把哀伤的情思寓于景象中,使客观意象成为主观情思的寄托,客体意象与主体情思融合在一起,成为和谐的统一整体,读者通过对悲伤意象的感悟,体验到哀伤情思,收到化景物为情思的最佳效果。

  总之,散文中审美意象的感伤色彩切合了迟子建的心绪,又在感伤意识中触发了与众不同的情思,每一个意象都带着鲜明的个性色彩,苍凉悲伤的意象寄寓了感伤的情感内涵。对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对美好易逝事物的眷恋,营造了诗一般的感伤意境,呈现出伤怀之美,使散文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zijian/2180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