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赏析(4)

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美

  全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写明月照耀下的春江花林景色以及诗人的联想和感慨。前八句紧扣题意,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织就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后八句由“江月”联想“人生”,由写景转入抒情。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引起世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人类的存在与明月的存在相得益彰。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却并不颓废,并不绝望,这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束为第二部分,写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深情。第二部分仍从写景落笔,以“白云”起兴,着力描摹人物心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主要通过“月”来烘托的,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明月徘徊,柔和的清辉使她触处生情,一“卷”一“拂”,生动地表现出思妇的惆怅和迷惘。月光照耀着远方的爱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思念之情,一片痴情幻想,情思缠绵,哀怨凄楚。最后四句写游子思归之情,沉沉孤寂,无限思量,抒发人类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月夜》情感丰沛,“‘情’字总括全篇诗意。”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探索热爱之情,对游子思妇的相思相望之情,均写得极尽其美,动人心魄。

四、《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宗白华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家,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初月妩媚、高月皎洁、斜月迷离、落月缠绵。“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副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用水墨勾勒点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人将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这种意境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写景用字的鲜明、形象、生动和贴切。全诗着意渲染“春江”“明月”的主题。在描述“江”上,连续运用“春江”、“江流”、“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繁华似锦的景物,把春江烘托得象仙境一般。对明月的描写,主要着意于对月光的描绘。在月的描绘中有“明月”、“月明”、“孤月”、“江月”、“楼上月”、“月华”、“落月”。描绘了月亮不同的光色,不同形状和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来感受这些美好的意象,然后通过“品”来重建,最后通过“悟”来感悟其思想意境。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来说,虚、空、远等意境始终是其创作的核心目标。《春江花月夜》在有限的自然景观中,勾勒出一幅美仑美奂的图画,用无言的载体托起这无限的生命体,其意境追求自然与人生联系在一起了。

  不难发现,这种意境将引导人们对此诗做进一步的思索,“他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惆怅和哀怨。”“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unjianghuayueye/1894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