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

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5

  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企及的。曾经读大学时老师布置作业背诵《春江花月夜》,当时稀里糊涂背诵了,多年以后再次谋面还是如同初见,因为那时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诗。背诵任务是完成了却没有走进古诗的内心世界,我对它只知道是名篇,其余全然不知。回头想想一个中文系的学生竟然对古诗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风情,自己也是汗颜愧对中文专业了。大学时光已逝,走过八个春秋却无暇回顾和思考曾经的糊涂岁月。课没有认真听,书没有广泛读,写没有文思泉涌,大学课程只知道开设了哪些课,哪门课讲了什么内容也如同盲人摸象。大学四年知识无长进,眼界略宽,能力无增,情商为负,浑浑噩噩度过了黄金四年,唯一无憾的是结交了寝室里四个姐妹。此时再回望大学四年,悔恨交加,蹉跎年华,辜负了美丽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此时再背,心里万般惆怅,初识诗中之味,却是青春远去的年华。诗中的“月”是相思的见证,是传达,是连接,是目光……“落月摇情满江树”,让人感受到了相思之情不绝如缕。空中孤月就是人之孤,孤独的人看孤独的月,相思的人儿不知何时归来。因为思念才孤独,假如没有相思之意又何知孤独之味!

  古往今来,月被多么文人墨客钟爱,却只有这一首描述出了月自身的美和象征意义。爱月,更爱这首诗《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6

  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

  静穆的月,引发了诗人一连串诗意的哲理性问题,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是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这明月就始终永恒地注视着一切,静默不语,它在期待何人呢?

  想到这里,诗人的视线追随着一片白云,飘于青枫浦上,他又起了一种感慨:生命短暂,应该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的两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这其中,前半部分写思妇,她在楼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随而形影不离,照着她的妆镜台,照着卷帘,照着捣衣砧……让她想随月光飞去离人身边,然而鸿雁不可传书,鱼龙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遥远,它们帮不上忙。后半部,则写了游子的悲愁,他在梦中见春花凋零,悲伤青春过半,归期未卜,梦醒时,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东去长江水。春江花月夜将尽了,斜月藏入海雾中,天南海北,无限路途,游子的心坠入了人生的迷雾中,他怆惘不知,这样的月夜中,有几人能幸运归去?而他只有看着落月,将满怀愁情借落月余辉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相互交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7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都钟爱有加,曾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吟诵它,代言过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讲的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诗,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华丽又空灵,深沉又壮美,它沿用陈隋的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还把对月亮的喜爱寄托在诗中,它好像对一轮明月有说不尽的'话,有讲不尽的愁。虽然张若虚只给我们留下两篇诗歌,但这些诗也是闻一多先生眼中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本诗题目以人世间最美好的几个事物组成,在张若虚的笔下显得生机勃勃,一轮明月也显得更加明亮透彻,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种景色纯洁、高雅、洁静,让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将永远照耀着唐诗的伟大路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际,这轮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圆之月!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8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的一首名诗,诗中描绘了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并在景物中蕴含了细腻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词句优美,发人深思,被誉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也仅凭这首诗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由于语文课上老师布置给我们小组的作业是“谈谈《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认真的看了几遍《春江花月夜》,并上网找了它的译文及其评析,甚至听了几遍这一首古典音乐。理解过后,真算得上是感触良多。

  我觉得,用我肤浅的文笔实在没法评论这一首绝世的著作,我能想到用来形容这首诗的词语却觉得他们无法表达我心里的意思。很难想象有人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在当时的背景下,以长篇七言歌行的形式写流传多年的乐府诗,又用传统思妇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内涵和形制上显示出了惊人的创造性,可谓空前绝后。

  张若虚先生在感受美丽月色的同时,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展示出了一种深沉的宇宙意识。确实,人生苦短,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我们只是大自然里渺小的一部分,大自然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就像若虚先生所说的“人生代代物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中又充满了离愁别恨,这源于我们对生命的追求,我们若不甘于平凡,就得为了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去奋斗。在奋斗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总是把亲人带在身边,这样就出现了别离。虽然别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痛,但这种痛我们又必须去忍受。带着亲人的思念与祝福,我们含着泪上路。生命有太多的无奈,但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我们不得已上路。路上的心酸,心灵的困境,将伴我们生命的远行。

  那样的美景下,诗人却在优美中觉得悲哀,这感受当下又有多少人能体味?然而,因为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哀而不伤”的基调,让我们敬佩与汗颜。在当时的背景下,学者离家万里,一去就是几年,而作者尚且能够如此乐观豁达,在当下的我们,离家求学不过几十里,相聚不过一年半载,环境也大为改善,基本上什么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如果不能还静心学习,还有什么颜面回家见父母、亲人?有什么资格谈论人生理想、奋斗目标?

  《春江花月夜》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人生苦短,活在当下,就应该好好奋斗,为了自己目标和理想,为了父母,我们应该抵制住大千世界的诱惑,用心求学,好好工作,用自己的成就为我们的青春买单。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

1.《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500字精选

2.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3.《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0篇

4.《春江花月夜》的读后感

5.有关《春江花月夜》的读后感

6.《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7.《春江花月夜》读后感750字

8.《春江花月夜》读后感500字

9.《春江花月夜》精选试题(3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unjianghuayueye/36914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