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若虛《春江花月夜》赏析(2)

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们认为,此诗是既有着憧憬,也有着悲伤的。它憧憬的是美好的青春,它悲伤的是年华的易尽。不过,无论憧憬也好,悲伤也好,都是在梦幻般的月光中写出,像轻烟,似薄雾,迷离惝恍,不可名状,看似不易把握,但若联系全诗,稍作分析,便可发现,这首诗其实既不神秘,也无所谓“梦境”,甚至连宇宙意识,也并不是十分强烈的。下面,且让我们深入诗中,对此诗意蕴作番探索。

  这首诗四句一韵,凡九韵,每一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如果我们将全诗依韵分割开来,将依次看到:月初生海上;月下花林;月到中天;月与江水;月下的青枫浦;月照深闺;闺中人的月下深思;月渐西斜;月入海中。九个段落,每一段都离不开月。从时间上看,它从月出依次写到中天,西斜、月入;从空间上看,它随着无往不在的月光,写到了花林、江水、青枫浦、深闺。显然,全诗就是以月为中心的九重复奏。

  诗人并不是为写月光而写月光。这九重复奏互相照应,浑然一体,其中有一种很深沉、很挚着的情韵贯串于始终。在这里,月光仅仅是线索,而这种情韵,才是此诗的真正主题。这个主题不是别的,正是自古诗十九首以来便屡见不鲜的游于思妇的离愁。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个主题是如何与月i亡联系到一起,并随着月光而不断递进升华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旦,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是明月初升,光照四海的景象。江海相通,春潮滟滟,月光随海潮来到大江。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一段是说月色随江水来到了“芳甸”。月光洒到花林,仿佛给花林拂上了一层雪珠。月光晶莹似霜,与白沙浑然一体。本来,“海上生明月”也是一种壮阔的景象。但作者不写海边之月,却把月光一步步地从海上引到江边,再引到江边长满鲜花的芳甸。用意何在呢?对此,历来有种种解释。我以为,古代交通工具不外舟、车。陆路用车,故送别有“长亭连短亭”,水路用舟,所以“别浦捕离愁”是诗中常用的典故。亲人间的分离本是最令人不堪的事。试想,这样的伤心事发生在如此的春天,如此的芳甸,如此的月夜,将是一种什么滋味?张若虚极力渲染良辰美景,,显然是为了创造出一个特定的典型环境,这就是下文所提到的“青枫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unjianghuayueye/371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