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答谢中书书翻译注释(3)

答谢中书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知识扩展:答谢中书书读后感

  陶弘景的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陶先生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把那一处江南的山水之美呈现于纸端。那是一幅用方块字镶贴出来的山水画呵!陶先生称为“欲界仙都”,一点也没夸张。因为这“欲界仙都”有秀美的山峰清彻的河流可以养心;有四时常绿的青林翠竹可以养眼;有活泼的虫鱼鸟兽可以悦性;无酷寒酷暑可以宜居。

  不过陶先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是人的心态环境。

  我以为下面这两句诗很有道理: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像曾点那样的人住在那里,大体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

  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孔子让在座的四位学生谈自已的抱负,最后问到点(曾皙):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整个的一部论语就象是一幕接一幕的活报剧。在这一幕里,人物的动作形象对白栩栩如生。曾皙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跃然纸上。是人生观的高境地。我想那些为世俗牵累的人,一个心有沉疴的人是怎么也不会找到欲界仙都的感觉。只有象曾点这样的人住在这里,才会达到生活境界的极至。

  现在的人要追求这样的生活境界或者说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恐怕极少。一没有这样的原生态环境,再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崇尚竟争。因而曾点的追求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能做到。但现实的社会还是着眼于对生活环境的建设。力图给公民提供一个好的居住环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可样标语口号:“打造”花园社区、“打造”宜居城市、甚至还要“打造”旅游名胜。

  一提到“打造”,我便想起了我儿时住在苏家渡那个小街时的一家铁匠铺。他们打造产品时,一个小伙计拉着风箱,土煤炉里一闪一闪地冒着红光。大师傅左手持着的铁夹里夹着一块红铁坯,右手舞着一小锤,还有一两个精壮的大徒弟则挥舞着大的铁锤跟着小铁锤的导向砸去,那被煅烧得软软的熟铁在一番紧砸密锤之后,便成了铲子、斧头…..所以打造给人的印象就是快,就是速度,就是打造者的意图。于是一座座新城便很快崛起,一座座老城也就面目全非,一些名山秀水也就绿瓦飞瞢,高楼拔地。不过这些打造出来的环境产品终究比不上大自然天造地设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真是一个神奇的造物主,它不但创造了血肉之人,还能把天地万物塑造得惟妙惟肖,于是就有了象鼻山、骆驼峰、元阳石等等。在湘西沅陵我无心插柳的行走中,竟还觅得一处令人惊叹的“生命之门”,大自然把女姓的阴-户尊严的展示在空中,让人颤抖、敬畏!可是不久这里即被开挖。同是人类,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国人早在两个世纪前就已立法辟出国家公园保护区,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科罗拉多的大峡谷,就有了黄石公园的大喷泉。但在我们这里,一处很好的风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只要一被打造就永远失去了它的原始风貌原创色采。当然我不是反对正确极积的园林规划,而是就急功近利而言。

  对原有的东西不是批判的继承,而把应保留的价值内核全盘抛弃,这是一些“打造”者们的错误行为。

  就说花园社区的“打造”吧。良好的居民居住条件、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齐全配套的市政工和设施都可以通过现代工业技术制造,可是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别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就不是几锤子能打造得出来的。需要培植发育养成。城市建设固然是城建专家的事,同时也应是文化人的事,即以常德诗墙而言,没有那几个文化人的热心鼓呼,不过一面防水墙而已。与五十年代的旧貌比较,常德的市容多了些现代化风姿,但也丢掉了一些极富民风民彩的历史遗迹。一个城市必须要有主流文化,你要建房子,不一定要拆旧的,可以在旁边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特有建筑,就没有城市魅力,去过就不会再来。

  我们改造老城,从客观因素看,保留传统、改变现状、提高品位、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受到影响的原居民的态度更是不可忽略的。如果在改造过程中损害了大家的利益,何必还要改造呢?单纯为了显示政绩,再利用开发商以谋利益为目的地进行改造,就不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回过头来再说说天人合一的极至生活境界。如果我们通过努力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美好了,人民的文化素质提升了,人民安居乐业,不为生活所累了,建立了天下为公的良好的社会制度,大道行之之日,欲界仙都才不是一个梦想。百姓也不枉来了一次人世。

  因读陶文越想越远越写越开,既已成文也就率性而不削斧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axiezhongshushu/2592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