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登鹳雀楼教案(3)

登鹳雀楼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登鹳雀楼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 ,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 。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9、《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3、介绍黄河。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分小组读。

  6、学生试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

  11、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出示CAI课件帮助学习生字。

  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

  5、小老师教读。

  6、叫号游戏。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

  8、扩词扩句。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朗读背诵。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登鹳雀楼教案 篇6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

  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

  尽

  黄河

  流)

  2.出示投影,教师指图描述。(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六)总结。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适时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完成课后3、4题。

  8.布置作业

  预习《翠鸟》一课。要求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登鹳雀楼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

  3、初步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思》)

  2、集体背诵,问:诗的作者是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

  二、解题,简介作者

  登楼之后,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诵读全诗,想一想:诗人站在颧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人看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依,入,指名试读。

  怎样记住依

  人和入这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

  (2)组词练习:衣()()入()()

  依()()人()()

  (3)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诗人想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欲,穷,目,指名拼读。

  谁能想出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组词练习:日()()()目()()()

  (2)指读三四行诗句

  四、课堂作业

  1、读读、抄抄下列词语,准备听写。

  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1)仔细观察插图,指图上楼、太阳、黄河的位置。

  (2)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出示:依有三个意思:A靠,依靠B按照C顺从

  白日依山尽的依是什么意思?靠

  白的意思也比较多,如A跟黑相对B清楚、明白C亮D空白等

  尽的意思有A完B达到极点C全部用出D所有的等

  诗中的尽是多少

  (4)想一想:第一二行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看到的,他看到了什么?把你所想像到的景象说出来。

  (5)朗读第一二行诗句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诗人想到什么?

  (2)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出示:欲,A欲望B要、希望C需要D将要

  穷,A贫穷B完、尽C达到极点D推究到底

  目,A眼睛B看C大项再分的小项D目录E标题

  千里的意思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选择恰当的解释,想一想,欲穷千里目这句诗的意思

  还得怎么样

  更,A越发,愈加,更加B再,又

  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

  可见这时诗人还站在哪一层?

  (3)把第三四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4)朗读第三四两行诗句

  (5)指读全诗

  三、朗读指导

  1、划出停顿处

  2、练习朗读

  3、指读评议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欲,谷的捺改成点

  楼,左窄右宽,共十三笔

  2、其他要描红的字

  穷:穴字头写的扁而宽

  3、描红练习

  五、课堂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白日依山尽,看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想更上一层楼。

【关于登鹳雀楼教案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登鹳雀楼教案七篇

2.登鹳雀楼教案汇总7篇

3.登鹳雀楼教案汇总5篇

4.登鹳雀楼教案汇总8篇

5.登鹳雀楼教案汇总9篇

6.登鹳雀楼教案汇总6篇

7.关于登鹳雀楼教案汇总六篇

8.登鹳雀楼的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engguanquelou/42696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