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全词赏析(2)

蝶恋花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阕写惜春之情。开头三句以闲淡之笔写春景:碧树倚靠六曲阑干,正是当时与伊人流连处,轻风细展丝丝柳条,牵动念旧情绪。忽听传来弹筝的音乐,更让人陷入迷茫的状态;双燕穿帘离去,倍感此身之孤独。上阕景语皆情语。下阕写送春之意。前三句仍是景语。四五句写人:浓睡中,被黄莺杂乱的啼叫惊醒,讨厌它破坏了我的好梦。醒后好梦可再也找不到了!全词浑成而隐约地表达出题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终揭题。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的春愁,全词分为两层,上阙写迎春之情,下阙写送春之意,在画面的连接和时间的跨度上均有较大的跳跃性。

  该词上阙主要描写了早春三月之景,有富贵之象,格调清丽,色彩明快。前三句“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曲折的阑干环绕,绿树掩映,在阵阵和煦的春风中,杨柳随风舞动,展尽风姿。从中读者隐约可以看见漫步于其中的主人公,一会儿拍拍阑干,一会儿又依偎在碧树旁,不禁让人疑问,她在做什么,她又在想些什么。该句虽然是对景物的描写,但人物却又暗含其中,无处不在。后两句“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一个“谁”字,便点出只能听到筝乐声,却没有看到弹奏细筝之人。对于谁人弹奏细筝,诗人并没有点明,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这两句是写主人公的活动,在意念上有倒装,海燕双飞,当孤独的闺中人看到此种景象时,其内心是何等伤感就不言而喻了,面对芳春美景而触动春愁,故弹筝以抒情。这五句主要写阑外杨柳如丝,令人想起别离光景。幽思难遣,故弹筝以寄,谁料双燕穿帘,更显示出闺中独居的寂寞。

  该词下阙主要通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伤春之情。前三句“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与词的上阙前三句一样都是典型的春天景色,但已包含了无限的情思。“游丝”、“落絮”等暮春之景与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此外,“游丝”、“落絮”,就如同流荡在外的游子,并且满眼都是,触发了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后两句“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乱语的黄莺将浓睡中的“我”惊醒,这又让“我”到哪里去寻找那美妙的梦境呢。那么“我”到底有梦到了什么,词中却隐而不露,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这五句由景及情,游丝落絮,春雨中杏花开,令人伤春自怜。情思绵绵,方期梦中一晌贪欢,却被莺语惊醒残梦,怅惘无限。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整首词写景与写人相互交融,通过穿帘的双燕,乱语的“黄莺”、“游丝”、“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步步呈现,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称“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全词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ielianhua/2596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