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后世人寻《弟子规》作者(2)

弟子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陷入僵境

  次日清晨,记者冒着大雨来到了窑头村。几经打听,却无结果。后翻看随身携带的县志才发现,窑头村在清初确实诞生过一位文化名人,他就是李毓秀的老师党成。据县志载:“党成,字宪公,号冰壑。绛州正平里北窑庄(今新绛县龙兴镇北窑头村)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生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农历八月十九日,享年78岁。”“李毓秀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据传,党成家境贫寒,幼年聪明好学。习《尚书》,精《周易》。但在崇尚八股的科举制度下,党成虽有真才实学却屡试不弟。二十八九岁还与童生一起考试。一气之下,遂灰心于仕途,超然世俗而专志于学问。他刻苦攻读,博览群书。“寒洁素守,视世俗薰灼泊如也”。著作有《日知录》、《仰思录》、《学庸澹言》、《学思二编》等。由此可见,党成对于李毓秀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窑头村,记者确实找到了一户党姓人家。其主人———一位并没有什么文化的党姓后人,对于问到的党成、李毓秀之事,只能用摇头作答。

  根据史料推断,党成系窑头村人应为事实。但是李毓秀是窑头村人的说法,却没有依据,或是因其老师系该村人氏而造成的一种误传。那么,李毓秀究竟在哪里呢?成就了《弟子规》一书的那个村落,今天又在哪里?

  峰回路转

  正在迷茫之际,该县文化局原局长刘保明的出现似乎使记者的艰难寻找“峰回路转”。在刘家,老局长拿出了一份李毓秀的简介。这份资料与县志中的记载出入不大,但后面的一段话却令人喜出望外:据记载,李毓秀墓在吉庄。因口音关系,误传为周庄。

  既然墓在吉庄,李毓秀是否也生于此村呢?

  当记者一刻未停地赶到吉庄后,很快便大失所望。与先前探访过的窑头村一样,无人知晓李毓秀。倒是该村一位老支书的的话又给了我一线希望。据这位老支书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盛行之时,他作为村干部在人民公社曾参加过对清朝一位文人的批判,这位文人名叫李子潜,系新绛县周庄人。据说这个人曾写过一本类似于《三字经》的书,李子潜当时被定性为“反动儒生”,他的书也被列入了“封建毒草”。

  李子潜,这不就是李毓秀吗?老支书称,吉庄没有李子潜墓,其墓可能也在周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3210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