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甫《石壕吏》教案设计(2)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复述故事: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要求:以第一人称"我",也就是杜甫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精析课文;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2)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

  (一)、第一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问:由第一句话可以得出哪出信息?"夜捉人"说明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事件。惶恐不安,紧张恐怖的气氛。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古今异义,古指跑。为什么老翁逃走,而让老妇出门和差役周旋?

  明确:抓丁只抓男的,妇女可以免除徭役。

  (二)、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为什么"怒"?为什么"苦"?在这里吏和妇出场的态度和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吏的呼喊和愤怒下,老妇只有哭啼和诉苦。这里用了两个一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多么,起强调作用还有就是对比。)而且还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你们说可以用句号代替吗?(不能,加强语气,强调吏的愤怒凶狠和妇的无比痛苦)

  (三)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这段致词是此诗的主题部分,它有三层意思,可以分成三层。每一层都写了什么?你们试分一下。

  (明确)三男从军,两儿战死。 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2、问:"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如何理解?

  明确:希望得到差役的同情。

  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更,再。惟,只。裙,古今异义,古专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3、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妪为什么请从吏夜归?

  (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

  前面讲了征兵只征男,为什么老妇也被征走了?(反映战争的无情)

  4、 问:老妇是没人问她,而自诉出来的话吗?

  (明确:不是,是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下说出来的。)

  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

  (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问可以推测出来)

  (四)、第四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绝,停止。如,仿佛,依稀。前途,古今异义。古指前方的路途,今喻示来的处境或特指好的未来。

  1、 问:谁在哭?(儿媳)

  2、 幽咽声很低,杜甫还能听着,说明什么?(作者一夜未眠)

  3、 如果说杜甫睡着了行吗?为什么?(关心人民疾苦实在的体现)

  4、"独"说明什么?(老妇被抓走)

  5、想象一下,诗人和老翁是以什么样的心情作别的?

  全诗以诗人和老翁作别而结束。分别了,但各自的生活还得继续。想象一下,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妇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3)出示故事情节提示图,老师领着试背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3435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