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又呈吴郎》杜甫唐诗鉴赏(2)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肯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中心。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从一件打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以致于落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开导吴郎,告诉他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鲜见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最后还以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

  如“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节奏感,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3816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