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忧国忧民的杜甫(2)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天宝五年,杜甫志豪气壮地来到长安,准备一展平生抱负,但是等待他的却是冷酷严峻的现实。那时候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权的时候;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怕这些来自下层的读书人当了官,议论起朝政来,对他不利,于是勾结考官,欺骗玄宗说这次应考的人考得很糟,没有一个够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这件事正说明皇帝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得到任用,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了。因此杜甫在原本象征读书人出路的科举之途上受到了巨大的挫折。后来几经周折他才得一管理军械库房的小官,所谓右卫率福州曹参军。在此期间,杜甫作诗百余首,其中《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各种社会矛盾,展示了危机四伏、盛世将逝的国家政治形势,因而也就奠定了杜甫的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安史叛乱,时局剧变。杜甫携家逃难,先由奉先逃到白水,再由白水逃到鄜州。逃亡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也是他思想感受最丰富、最深刻的时期。随后,长安、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则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让差役将自己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39328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