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牧《题乌江亭》鉴赏(3)

杜牧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巢人七十漫多奇,为汉驱民了不知。

  谁合军中称亚父,直须推让外黄儿。

  项羽准备屠外黄城时,听从外黄城内一个小儿的劝告,为争取民心,放弃了屠城。这首诗也是一反传统观点,认为战争胜负主要决定于民心的向背,号称亚父的范增还不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儿懂得这个道理。

  王诗后两句在艺术处理上也很特异,从形式上看似乎不通,宋与秦已相距八百多年,当年的江东子弟不可能“今虽在”,今天的江东子弟更不能为八百年前的项羽效命。实际上,这是一种时间上的大跨跃,用情感来改造时间。在诗人眼中,战争胜负决定于民心的向背,这是古今一理,由于项羽失去民心,不管他在何时何地,人民都是不肯为之效命的。这种从现实中提取出来又超越现实的客观真理,我们谈起来不但没有时间上的荒谬感,相反觉得诗人观察敏锐,识见高远。当然,这种用情感改造时间的写法,也不是王安石的独创,如白居易的《和燕子楼》:“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诗经·釆葛》。“彼釆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都是这种写法,王安石不过善于借鉴,善于翻新罢了。

  王安石一生写过不少咏史诗,就其内容来说都是一反传统,标新立异,但在艺术上却可分成两种水准;一种是象《商鞅》、《范增》那样的咏史诗,纯粹议论、章法平直、诗意浅露,这在王的咏史诗中算是下乘;另一种象《明妃曲》,虽有议论,但全诗景物描写细致,人物形象鲜明,感慨深沉隽永,则应算其咏史诗中的上乘。这首《乌江亭》,议论之中兼有叙事、描写和感慨抒发,读后耐人寻味,虽比不上《明妃曲》,但也可算咏史诗中的佳品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mu/27295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