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观沧海》与碣石山(4)

观沧海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山岛竦峙”的景象在碣石观海的场景中也是现实存在的。站在碣石山上,从“水何澹澹”的海面将目光收回,就会看到“山岛竦峙”的景象。碣石山余脉分布在主峰东西两侧,可谓群山环绕。西面是凤凰山脉,东侧则有五峰山、香山、桃花山、晾甲山、小东山、野湖山、樵夫山……南北绵延数十里的小山脉有近百座,这些山峰,虽然不高(海拔二三百米)亦皆挺拔险峻,姿态各异又表理相同。相互之间,竦峙呼应,形同兄弟,近则咫尺之间,远则十几里之内。有些距海岸很近,当时周边多沿海湿地,淡水湖泊坑塘较多,在碣石山上看去是山似岛,再往远处望去,北戴河莲蓬山清晰可见,如在近前,更似海岛一般。而北方的燕山东部群峰也可尽收眼底。山岛竦峙之景,至今应未曾改变,但水的相应减少海面的退却,可能岛的概念受到了影响,而山则依然如故。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更拉近了眼前的景象。这一句诗是两个层次,“树木”和“百草”不是混合的,而是相连的两个区域。碣石山下土地肥沃,半山腰及山脚的坡地最适合各种树木的生长,有的山上全被树木覆盖。如今是久负盛名的花果之乡、葡萄之乡,当年肯定是苍松翠柏、乔木灌木杂树丛生,极其繁茂。再往远处,就是沿海湿地,大片的水草青碧连天,尤其是蒲草和芦苇用“丰茂”描述甚为恰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未开发之前昌黎沿海还部分保有这样的景象。如今水的减少、天然湿地被开垦为稻田、养虾场或搞起各类建筑等使湿地大量减少,大面积的蒲草芦苇及其他水草越来越少了。从地名上也能看得出沿海湿地的面貌,比如葛条港、大蒲河、小蒲河、草场庄、茂道庄等等。这些村庄建村大约在明朝中期,从村名上看,是低洼多水长满蒲草、茅草的地方。而阳历十月份,正是这些水草成熟茂盛的时节。近代如此,1800年前“百草丰茂”的景象就不言而喻了。

  俄而,秋风乍起,登山者汗迹未消,顿觉寒意阵阵,“秋风萧瑟”之感浸透肌骨。碣石山的十月(公历)是秋分、寒露时节,暑寒交替,山下秋风送爽,山上秋风萧瑟,这与季节特征十分吻合。而这种萧瑟之感,非在高山之巅是很难顿然感觉得到的。

  风起潮涌,景色陡变。在饱览天高海阔、满目苍翠的景色之后,再看大海,“水何澹澹”的宁静浩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壮观的“洪波涌起”的景象,巨浪翻滚、惊涛拍岸,一浪紧接一浪,如万马奔腾,千军呐喊。这正是曹操人生境界在大自然中的形象展现,也是大海多维的性格及巨大能量与曹操独特个性的高度共鸣。

  进而,诗人的审美开始升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已非现实景象,而是来自于与现实景象产生了强烈共鸣的主观情感。诗人瞬间灵感迸发,思维的触角超越了山海草木真实的自然景观,而是在广阔宇宙遨游,联想到日月星辰升落于大海的壮丽辉煌与建立丰功伟业、彪炳青史的壮志豪情浑然一体,遂有大气磅礴、时空交错、前后协咏的诗句喷涌而出。使全诗一转对自然景象描写的平淡,而呈现了出神入化的超凡震撼力和感染力。这如果不是站在高山之巅,头顶蓝天,俯瞰大海如君临天下,是不会召唤出诗人如此气吞山河的情感的。更不会感染后世近两千年而不衰。也不会让当今一位更伟大的人物,望着秦皇岛外的滔天白浪感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了。

  写到这里,我已不再想为那些“曹操东临之碣石在何处”的无谓辩论多说什么。仅以此篇文章表达一下生于斯长于斯的碣石之子对碣石山的热爱和一个诗歌爱好者对曹操这首《观沧海》的浅薄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ancanghai/2691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