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周密《观潮》设计教案范文(2)

观潮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教学板块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解决疑惑:(15分钟)

  1、针对全班确定的疑难问题(力争要顾及全篇、段落、主题、写法等),各组先讨论,再组间合作完成。对无讨论价值的当场解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2、教师组织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组间合作补充完善。教师做好点评、调控、拓展、提升。

  ①文本的展示:结合对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谈体验。要

  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参与度要高,真正动起来,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

  交流展示过程:(各小组重点解决的问题或困惑)

  1、文章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来写景物,如比喻、夸张、引用等,分别例举。(师:作者很善于运用语言,正是错助了多种手法,才使本文的语言表现力更强)

  2、我组想谈一谈对整篇课文的感受:写得好,表现力很强,语言简练,却很精彩,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钱塘江边……(师:你谈得很好,你们小组读得很深,品得很透,文言文就是这样,语言简练,加上作者的写作功力很高,那就更好了,同学们可要多读多背一些文言美文、诗词啊之类的,来增强语感,丰富我们的语言积淀,读多了,积累多了,我们也会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来。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词,看是不是写得更为简洁?引入资料《洒泉子》,比较阅读)(屏幕展示5:资料链接)

  3、评点一个句子:“方其远出海门……势极雄豪。”它从颜色、声音、形状、气势等方面写出了浙江潮的壮观景象。(师:不错,此外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还表现;你说得不错,只是读得太平淡。引入朗读指导dd)

  指导诵读品味:注意语气(豪壮),急缓得当,铿锵有力。以第一段“钱江怒潮”为例,师范读。可适时引入视频播放,(视频展示6:钱江潮涌),以增强直观性。然后畅谈感受,品味欣赏语言妙处,感受海潮的雄壮美。品味欣赏,发现语言美点、抓住语言感点,适时点拨引导。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增强语感。

  4、模拟报道:

  师:(过渡)为了进一步领略钱江海潮的雄壮美,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师:钱塘大潮,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会有国内外的很多记者慕名前来采访,假若你是电视台的记者,此刻正站在钱塘江边,请发挥想像,就你感兴趣的某个场景向观众做一下报道。可先示范。(屏幕展示7:模拟报道)请同学们准备。(学生小声讨论交流,几个学生跃跃欲试)

  (屏显:各位观众,我是潍坊电视台的记者,我站在南宋的钱塘江边向您报道,今天是八月十七,正是浙江潮最盛的时候,你看,海潮远远地从入海口涌起来了,像一条银线,它的速度越来越快,近了,近了,像……)

  生1:各位观众,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站在南宋的钱塘江边向您报道,今天是八月十七,正是浙江潮最盛的时候,你看,海潮远远地从入海口涌起来了,像一条银线,它的速度越来越快,近了,近了,像玉城雪岭一样从天边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浪花像要把苍天吞下,像给炎炎烈日洗澡。来势极其雄伟,这就是杨诚斋所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景象。(掌声响起)

  师:你介绍的是钱江怒潮,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有很好的记者素质。

  生2:各位观众,我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是水军演习的情景。南宋每年都要教阅水军,他们有几百条战船,分列在两岸,在演习五阵的阵势,他们忽而腾起,忽而急驶,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还有许多人在骑马、舞旗、举枪、挥刀,就像踩在平地上一样。战斗进行地十分激烈,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都看不见了,只听到水爆的轰响,就像山崩一样。一会儿,黄烟散了,一条船的影子也没有了,只有烧毁了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师:通过你的报道,大家仿佛看到了水军演习的壮观景象,你的报道很精彩!

  生3:各位观众,看,吴中健儿的表演开始了!他们披着头发,画着纹身,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逆流而上,出入于万仞高的巨浪中,而旗尾一点都没有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领高强。

  师:你报道了一幕精彩绝伦的水上表演。

  生4:您看,江上是江潮,岸上是人潮,江岸上下十余里,都挤满了人,满眼都是穿华丽衣服的人。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来看潮,车马把道路都塞满了。这一天,吃喝用品都比平常要贵好几倍,为看潮搭建的看棚,挤满了人,去晚了就没有地方。

  师:这位记者不仅关注江潮,也注意到不同寻常的人潮,为我们报道了江边的观潮盛况。

  记者们的报道,十分精彩,使我们如身临其境。这几个场景,既有自然风景,又有人物活动,人与潮相映衬,共同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人借水势更勇敢,水借人势更壮观,人潮与海潮共同组成了“天下之伟观”。(板书:天下之伟观)

  (三)教学板块三:梳理问题,归纳提升:(7分钟)

  1、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总结归纳、指出问题,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评价小组,完成对课文的学习。结合板书收拢课堂,做到既放又收。

  师:刚才有的小组提到:本文题目是《观潮》,应该针对海潮本身来写,只写前三段场景就够了,为什么还再写观潮盛况呢?这个问题是很有价值,有深度,想必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小组代表作答)

  ……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举一个比方?(中午放学回到家里,把妈妈炒的两个菜吃了个净光:烘托了妈做的菜可口)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学过的课文中再举出几个例子来?(引入《社戏》船头看戏睡着了;《陌上桑》罗敷和《口技》宾客反映,拓展提升)……

  师:写观潮人之多,是为了表现海潮的壮观和人物表演之精彩,这正是为了突出“伟观”。这叫做侧面描写,请同学们学会这种描写方法。(板书:侧面描写)

  师:在本文中,人物与海潮相映衬,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共同表现出“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完成画板书)

  2、指导背诵相关精彩段落。可以“健儿弄潮”为例,指导背诵(抓首尾句,调用想象),然后大家齐背。  三、结束:(1分钟)

  千古绝唱的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的恩赐,它孕育了独特的海潮文化和人文精神。几千年过去了,虽然“潮起潮落潮相似”,但是“年年观潮却不同”。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海潮、精彩的水上表演,还可以参加旅游、文化、经贸等活动。

  同学们,有机会我们也去钱塘观潮,去感受千里波涛滚滚来的气势,去感受迅猛如潮的钱江精神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anchao/2651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