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顾城诗歌的孤寂美(3)

顾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的开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星星”:“星星”是孤独的,而“星星”本应该是和“星星”们在一起的。 可以说,“星星”是顾城孤独心灵的寄托,诗人要告诉我们,世界应该是美好的,人类应该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助,心灵沟通,共创美好的生活。由于生存在这个世界里需要太多的代价去与人交往,如鲜花,笑容,而诗人“没有含笑花”“没有分送笑容的习惯”,只会“在圣人面前经常沉默”,所以诗人要离群索居远离尘嚣。在这首诗作中,顾城始终从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这个无序的、混乱的成人社会,对社会、对他人、对许多事物他都怀有一种不理解、难融入的想法。诗人最后的想法是变成一朵“云”,环绕在“星星”旁边,使“星星”“不再孤独”。从这儿,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内心充满的孤独、遗憾、悲伤和迷惑。

  (三)大自然的眷念

  自然和乡村作为人类永远的精神家园,曾是中外作家们歌吟不止、依依难舍的主题。顾城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超常的感悟。8岁时他即以一首题名《杨树》的小诗,写出了“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的奥妙诗句。在顾城的诗艺世界里,大自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顾城的诗中,自然万物是有感知的生命体,自然的一切可以和诗人对话,他们组成了一个别样的世界。诗人能看到“白昼的月亮呵/像冰山的心脏/静静飘浮在蓝天的海洋上”;诗人能听到“大块大块的树影/在发出海潮和风暴的欢呼”。在诗人的世界里,“烟囱犹如平地耸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烟囱》) 。在这样的诗作中,顾城着力营造一个又一个真、纯、美的意境,它们远离尘世,和谐、友好而自在。顾城在创作体会里说“在我的周围成千的鸟对我叫着,我感到一种激动……它们都看着我”、“它们走了,我觉得在那个瞬间我好像聋了”。 值得注意的是,童心和自然在顾城的诗中其实是同质同构的,诗人的童心栖居于孤寂的自然环境之中,这两者表里相谐,物我交融,共同构成顾城诗歌艺术世界中的 “孤寂美”。二.顾城诗歌“孤寂美”诗性特征的形成原因  (一)时代背景与作者的人生经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cheng/737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