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3)

归园田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篇4

  课前小探究:

  这是我在郴州市第五中学教授的一堂古诗词课:《归园田居》,为拉近这个班级学生与教者的距离,故在课前设计了一个给学生讲故事的互动环节:金庸先生《鹿鼎记》中的小故事,少林寺澄观法师42年学得“一指禅”的最高境界与普通人15天左右学得西洋手qiang的技能,作“功夫范式”与“子弹范式”的对比,引导学生改变僵化的思维习惯、鼓励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老师提出学习本堂课的三点建议:

  1、带着“初心”学习。将参考书收进抽屉,相信自己的头脑比任何一本参考书都更具智慧与灵气。

  2、带上快乐主动学习。自己不是简单的课堂承载体,不是待装的瓶,而是用自己的智慧点燃的火。

  3、带上疑问学习。学贵有疑,对老师的观点质疑、向同学的观点质疑。

  学生纷纷点头赞同,老师询问学生是否开始上课,学生在期待中开始了今天的课堂:

一、导入

  老师(板书课题)后,面带微笑发问:有同学能向大家解读一下标题吗?

  随机点到一女生,腼腆地说:是关于陶渊明回到田园耕作的生活。(该生把“生活”读成了“senghuo”)。

  老师重复“senghuo”,女生和其他同学开心地一笑。老师继续:那好,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陶渊明的生活故事。学生点头开怀。

二、初读诗歌,疏理大意

  出示幻灯:

  老师:老师先朗读诗歌,请同学们跟着一起展开想象,如果你就是陶渊明,向同学介绍你的生活,请用自己的语言,疏通诗歌的大意。

  生:很准确、流畅地进行了疏理。

  老师:同学们,诗歌的朗读中,可以根据语意划分节奏。请大家根据刚才老师的朗读,读准字音;请根据同学的疏通,读准节奏。

  生:全班同学一起初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会意入境。

  老师:刚才这位可爱的女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诗中生活作了准确介绍,这样的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词语同老师说说。老师随堂把话筒递给学生。

  生1:悠闲

  生2:自由

  生3:闲适

  老师作表扬,其他同学不甘失弱:

  生4:怡然自乐

  老师再作表扬,连四字词语都用上了,生笑,继续。

  生5:悠然惬意

  ……

  老师: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老师有一点不明白,诗歌最初给我的印象是艰辛,但与本人持相同看法的很少。

  学生若有所思。

  老师继续追问:你们看,辛辛苦苦种一丘豆,结果草比豆苗还茂盛,难道不可惜吗?早上出门,晚上归家,披星戴月,难道不艰辛吗?尤其是后面,道路狭窄,衣服被露水沾湿了一身,真的不觉得可惜啊?

  学生面带微笑。

  老师:老师知道你们从诗中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接下来进入本堂课展露你们慧眼的`环节: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充分的展开你的想象和联想,向你的同桌描绘、与你的同桌表达感受。

  学生相互交流,老师与之交流。

  几分钟后,学生当堂交流。

  生1:我最喜欢“草盛豆苗稀”这一句,诗人在庐山下种豆,你们看,豆苗长出来了,当然,草也长出来了。但生性随意的他,又怎会在意这豆苗是稀是盛呢。这恰好能表现诗人生性的随意。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诗人是种豆之意不在豆,在乎种豆之——

  该生接话:悠然也!(师表扬,学生纷纷鼓掌)

  生2:我更喜欢“道狭草木长”里面的画面,豆苗地里的草茂盛,回家路上的草也茂盛,看着这旺盛的生命,即使劳累了一天,在这自然中走过,同样是惬意的。

  师:是的,诗人毕竟不是普通的农人,他的眼里充满了诗情画意。老师更惊讶于你们的灵气与悟性,真正的入境,与诗中的人、诗中的景对话了!

  生3:我喜欢“夕露沾我衣”的画面,你看,我回来了,背着锄头,露水却打湿在我的衣上,伴着这份清凉,是多么宁静的画面。

  师:这位同学真难得,她是直接用的“我”去感悟的。老师也来了兴致,我想讲讲我心中这幅画。我觉得今夜这露水啊,长了脚,争着跑到诗人的面前,很想和他作一次亲密的——(师作出拥抱状,陶醉地)

  生:接触

  生:亲吻

  生:拥抱

  (老师有话要说:这就是学生富有灵性的想象与解读啊——)

  生4:我更喜欢“带月荷锄归”的画面。(其他学生纷纷点头。)我觉得他是艰辛的,早起晚归,披星戴月。

  其他同学纷纷表示不赞同了。

  老师:呵呵,同学们有不同意见了,多好!今天老师来我们五中的时候,进校门看到对联中,也用了一个披星戴月。意为:头顶星辰,早出晚归,艰辛劳动。其实不同版本的教材中也用到过“戴月荷锄归”。你们觉得“带月”和“戴月”,哪个更好?

  生思考,纷纷举手。

  生:我更喜欢“带月”,月亮在诗人回家的路上,静静地照着他,跟着他一起回家。

  生:我更喜欢“带月”,月亮就像是跟着诗人的脚步一样,更像是他的朋友。

  大家点头,老师也来了兴致:听到过这首歌没?

  当堂唱了两句: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

  学生鼓掌,师笑:物理学中说这是参照物的不同。而在我们的诗歌中,这歌中的月亮如同诗人笔下的月亮一般,是他的朋友了。现代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是这样赞赏陶渊明笔下的生灵万物的:“大自然是陶渊明最钟爱的——

  学生:伙伴

  老师:对,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学生微笑,欣然接受。

  老师继续带着学生找:看看诗中还有哪些是伴随着诗人的“伴侣”

  学生道出了“锄”,“晨”景,“南山”等等,真正地将诗中的意象有情化、生命化了。

  老师:孩子们的眼光当真不一样,确实,天地万物、自然众生,诗人在眼里是艰辛以外的闲适与惬意。你看,陶渊明的另一首饮酒诗,也是同一份的洒脱。

  出示幻灯:《饮酒》其五

  学生齐读(配乐),(老师板书:境:田园风情)

  老师:同学们在中国的诗歌史上,自陶渊明之后,以田园和山水、以大自然入诗歌的就纷纷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请从你聪明的小脑袋里赶紧找出来。

  生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老师出示幻灯,将节选的王维孟浩然等学生已学的经典山水田园诗句呈现,学生配乐吟诵。

四、品读诗歌,领悟情怀

  老师:同学们,渊明先生的人生是诗意的,生活是诗意的,他在尘世中找到了最高的美。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读到了陶渊明对田园风光的热爱,那么在热爱的背后,你还能读到他其他的情感吗(陶渊明的愿到底是什么?)?

  请你结合背景资料,畅谈你心中所想。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背景资料准备发放。有意思的是,有学生表示,不需要提供。

  老师:老师很欣慰于同学们的这份自主与自信。如果你不借助背景资料能体味到其中的情感,老师为你点赞;如果你通过知人论世之后,能谈出背景之外的感受,老师同样为你点赞!

  学生默读资料后,进行小组探究。老师同样作其间作交流,发现每个组的观点都有不一样。

  之后,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我们从他的生平中读到了一个高洁傲岸的陶渊明,他对官场的厌弃,才会选择田园,过得清贫,也要保持一份自由、干净。

  (老师板书:高洁傲岸,并补充:在东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影响下,辞官归田的确少见,且为当时士族阶层所不耻的,但他坚持了。)

  第二小组:我们从诗人的选择中,读到了他向往自由、向往自然,如同菊花一般的洒脱坚强。

  (老师板书:自由洒脱)

  第三小组:我们读到了他艰辛背后的无奈,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官场黑暗,不与之同流合污。

  (板书:不同流合污)

  (板书:情:隐逸情怀)

  老师:同样,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有了一个陶渊明,之后就有无数个陶渊明诞生了,选择田园,选择归隐,来,孩子们,让我们又来找一找,哪一些诗句写出了隐居山林的超脱与忘我:

  4。学生找诗、读诗

  老师出示幻灯,配乐,学生读诗。

  原本到这里,教者认为可以直接归结到诗人的“隐逸情怀”并且课堂要接近尾声了。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

  生:我不赞同他们的说法。陶渊明三进三隐,最终选择了归隐,但他是消极的。社会如此黑暗,他没有在官场中坚持他的正直,他却归隐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中又有不一样的意见了。

五、个性化解诗,追寻诗韵。

  这位学生的话语一出,课堂再次掀起大波。

  有学生表示,他是不得已为之的;有学生表示,社会无法改变,只能改变自己。

  老师这个时候,将话筒递到了一个小组代表的手里,事先老师听取过他们的交流。

  小组代表:其实陶渊明虽说选择了归隐,但他毕竟心里想着的,还是社会能美好,不然他从这么多次官干嘛?尽管每次都不如意。

  老师:同学们还记得之前所学过的《桃花源记》吗?里面有一段关于他理想社会的描绘:

  学生背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师:孩子们,最后一句,大家留意一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学生有所思考、沉默。

  老师:其实在陶渊明的心里,这个理想的社会,是下至三岁小孩,上至八十老人,人人都能“怡然自乐”!诗人是选择了归隐,如果不是“兼济天下”,为何又有他的《桃花源记》呢?我相信诗人的情感一定是丰富的,大家有时间去读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饮酒》组诗,读一读萧统的《文选》中《陶渊明传》。

  当然,诗无尽解,同学们保持着你自己的看法与情感,就是最好的诗歌解读境界!

  (板书:韵:怡然自乐)

  学生表示赞同。

  老师:诗人往往是孤独的,他的情在当时没有人懂。一百年之后,南朝太子萧统的《文选》,方读到了渊明先生的兼济天下又超脱忘我的情怀,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才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在萧统的心中,不再是隐士,而是一位圣贤。这也是古往今来的中国文人钟情与他的原因啊。

  学生读诗(配乐)

六、诵读,结束课堂。

  诗人已经过世,庆幸的是1500年之后,他的愿已经实现。当下的中国田园,是真正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诗的热爱,对诗人的热爱,一起尽请的朗诵他的诗歌,用以结束今天的课堂(三遍)。

板书:

  归园田居(其三)

  境 种豆南山 带月荷锄 夕露沾衣 田园风情

  情 高洁傲岸 自由洒脱 不与合污 隐逸情怀

  韵 怡然自乐 天下为公 …… 愿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4篇】相关文章:

1.《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2.《归园田居 其三》教学设计

3.《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4.《归园田居》其三

5.归园田居·其三

6.《归园田居其三》

7.《归园田居 其三》

8.归园田居其三

9.《归园田居·其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iyuantianju/196288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