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的优孟人生以及情感世界(2)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郭沫若的情感世界

  文坛怪杰李敖曾经说过:鲁迅是一个被过分捧出来的人物,像滚雪球一样,从雪山上下来,本来是一个小的雪球,越滚越大,因为在滑滚的过程里面,它会粘到其它的雪,其它的雪也附加上去,这个球就越滚越大,从山上滚下来的时候,变成一个大雪球,鲁迅的声名就是这样子变成了大雪球。没错,人出名与否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捧,但这话如果用在郭沫若身上会更合适些。有三分之一的文才再有三分之二的人来捧,才能红,现在如此,过去也不例外。

  郭沫若一生中的正式婚姻有三次。第一次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1980)是郭沫若在四川乐山沙湾镇老家,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比郭沫若大两岁。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并未离异,在郭家空守68年,无子女。郭在后来的自叙传《黑猫》中以讽刺挖苦的口吻记述这场失望的初婚,好比“隔着口袋买猫,说好是白的,带回来打开一看,却是黑的!”

  张琼华却对那个伪君子丈夫郭沫若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歇。在独守空房的漫长岁月里,她把郭沫若写的7000多字的《家祭文》一字不忘地全部背诵下来。足见“郭大师”在她心中有多少份量。1939年7月,郭沫若父亲去世,回家奔丧的郭沫若看到的是满头白发的张琼华。已经担任了要员的郭沫若,此时的良心也许受到了一些谴责,向这位“妻子”深深鞠了一躬,这一躬竟使守了一辈子活寡的张琼华感到了极大的满足!毫无疑问,张琼华的一生,都只是郭家的一个保姆,一个佣人而已。

  第二位夫人是日本女子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1916年与郭恋爱同居,后被抛弃,五个子女。

  再就是于立群,(1916—1979)被称为“抗战夫人”,1938年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1979年3月死于北京故居。

  另外,郭还有婚外情人三个: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下落不明;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姊,被郭玩弄后抛弃,随后自杀;黄定慧(黄慕兰)郭的早年密友,大革命时期的一代风流,武汉市党部妇女部长;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女人,最后郭沫若染上了性病。(《郭沫若传》北京文艺版,1988)

  安娜的五个子女是:长男郭和夫,次男郭博,三男佛生,女儿淑子,四儿志鸿。他们学有专长,均有所成。

  于立群的六个子女:儿子——汉英、世英、民英,女儿——庶英、平英,最小的一个儿子名不见经传。其中三儿子民英在“文革”中自杀,二儿子世英于1968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被殴打致死。

  这两家儿女之间不相往来。郭沫若这十一个后辈中,除女儿郭平英任北京郭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沾点文史的边儿外,无人继承父业。安娜的二儿子郭博曾在记者面前这样评价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于立忱原籍广西,曾在天津求学,后为《大公报》记者,约1934年被报社派驻东京。到东京即与早已相识的郭沫若来往,过从甚密。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当时于立忱约好友谢冰莹去医院打掉她与郭的孩子,并对谢说:“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果然,她出院回上海后,就真的自杀了。(《于立忱之死》1984)时年25岁。

  六十年前情人于立忱对郭沫若的认识,和六十年后儿子郭博对郭沫若的认识不谋而合,这是偶然的吗?不!这都是他们都是亲身体验,近距离观察,大概比学者们说的话更可信。

  再说安娜,她不同于张琼华。我们可以说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的封建包办婚姻,逃婚也好,抛弃也好,无可厚非;而与安娜是自由相爱结合的,理应永远忠诚。然而郭沫若不是这样。他不仅在婚姻存续期间就与安琳、与于立忱等发生婚外情,而且从1937年始,借回国之机,把安娜连同五个孩子一起彻底抛弃,另寻新欢。(当时长男和夫20岁,次男郭博18岁,三男佛生15岁,女儿淑子13岁,四儿郭志鸿6 岁)此后从不给这群孤儿寡母寄一封信,汇一文钱,任他们辗转挣扎,啼饥号寒,被日本警宪铁蹄践踏,皮鞭抽打,其境况遭遇,苦不堪言。当《改造日报》记者陆立之先生于1947年前往东京安娜住处时,面前一片惨景:室徒四壁,空无一物,全家仅靠一点山芋充饥。见中国的记者到来,安娜涕泪交流,哽咽难语,她只能断断续续地泣诉:“鼎堂他不应该是这样。自从他走掉之后,我们,我和孩子们都为他担惊受怕,他却音信全无,把这个家全忘了。如果说是战争阻隔,信息不通,这也是借口胡说,这里还是不断的有中国人的消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2642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