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白鹭》,美的精灵(4)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短短352字的一篇散文,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其一是在内容上,白鹭自身形象之美(静态美),所在画面之美(动态美);其二是在形式上,《白鹭》语言上的清丽秀美和笔法上的婉曲含蓄。

  《白鹭》一曲已终,仍让人感到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瞧,“一行白鹭上青天”,那群白鹭正从历史深处飞来,正像美的精灵在人们的心灵的天地间翻飞,盘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四川乐山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

  1914年春郭沫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出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1918年初夏写出新诗《死的诱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4年到 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六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这一时期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作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2882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