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人品怎么样(3)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著名历史学家马非百,在国内先秦史研究方面首屈一指。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把研究多年的文稿《管子》给了《历史研究》,但编辑却把此稿交由郭沫若去审阅。马非百获悉后十分不解:“郭沫若难道比我老马更懂《管子》?

  时隔不久,有人告诉他,《光明日报》刊登了郭沫若的署名文章,内容是有关《管子》的系列研究。其主要观点均出于马非百的研究成果。有趣的是,郭沫若在发表了数篇有关《管子》的文章之后,把马非百的稿子还给了《历史研究》,并批注:此文可发。事后老马“气得一个劲儿地嘟囔:他郭沫若的 ‘大作’都见报了,发我的文章还有什么意义!”

  第三件事情更是离谱。

  北大教授邹衡是蜚声海内外的考古学家,年轻时因崇拜郭沫若而由法律专业转向考古。上世纪60年代初,发生了一件让邹教授意想不到的事,他在给学生上课时列出了一个书目,其中有一本署名为郭沫若著的《中国史稿》。结果有两个学生告诉他说:“邹先生,别的书可以参考,但《中国史稿》就不必了。”大惑不解的邹教授问其原因,“学生就说,这本书我们看了,有很多与你发的讲义基本相同,那不如就看讲义。我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话,认为郭沫若这样的大学者绝不会抄我的讲义,就把这本书与我的讲义对照一看,我越看越吃惊,有一二十万字与我的讲义完全一样……我当即向支书记汇报,他又向副校长兼系主任翦伯赞汇报。翦伯赞当时十分生气,拍着桌子说,‘这还了得,抄到北大来了,连一个注解都没有’”。(参见《新京报》2005-07-19)二、生活品性

  郭沫若一共结过三次婚。原配夫人张琼华系父母包办婚姻,婚后5天郭沫若便离家。27年后郭沫若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张琼华在守了68年活寡后于1980年病逝于郭沫若老家四川乐山。  1914年郭沫若赴日本留学,1916年结识了日本姑娘佐藤富子,不久并同居。郭沫若为其取名为“安娜”。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郭沫若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从此与安娜及子女断绝了联系。安娜带着5个孩子无依无靠受尽困苦。 1947年,当时的《改造日报》记者陆立之先生于前往东京探望安娜,眼前的一幕让陆先生惊呆了:“室徒四壁,空无一物,全家仅靠一点山芋充饥。”面对陆先生的到来,安娜泪如雨下、如泣如诉:“他不应该是这样。自从他走掉之后,我们,我和孩子们都为他担惊受怕,他却音信全无,把这个家全忘了……”(《上海滩》1995年11月28日)

  后来她跟长子郭和夫长时间住在大连。直到1974年,年已八十岁的安娜才回到了日本。第二年,她又回到北京看望了当时已住院的郭沫若,没想到这一见竟是诀别。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2982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