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屈原》——《 雷电颂》(2)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屈原》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转而依附秦国,走上妥协投降的道路,屈原也遭到囚禁。面对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诗人满腔忧愤,以《雷电颂》的形式无比猛烈地迸发出来。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明确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如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达到最大限度地抒情效果,往往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更加含蓄,深沉,凝练。用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用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土偶木梗象征着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可以看出,这样在演出时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使观众与之产生共鸣。 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象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雷电颂”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更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用火一般的激情感染听众。 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所以感情喷薄而出,不可阻挡。

  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让我们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读课文,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雷与电的洗礼。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3771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