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郭沫若的话剧简介(2)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艺术特点:

  1、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用史剧形式为现实生活服务,配合和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

  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聂 (yíng)》

  2、抗战时期,郭沫若用史剧教育人民,不屈不挠地反对分裂,反抗反动派反动统治为真理斗争到尽头。

  《棠棣之花》(1941年)、《屈原》(1942年1月)、《虎符》(1942年)、《高渐离》(1942年6月)、孔雀胆》(1942年春)、《南冠草》(1943年)

  3、建国后,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郭沫若又意气风发、奋笔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轰动了文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褒赏。两剧都是歌颂历史上贤明的封建政治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功绩,反映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使人们得以借鉴,爱到启发、鼓舞,从而丰富我们发展的经验和智慧。

  二、郭沫若著史剧的卓越的艺术成就

  郭沫若早期的史剧充满激情,富于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但艺术上尚不十分成熟。抗战时的史剧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艺术上无比卓越,堪称我国现代艺术园地的奇葩,其成就体现在:

  1、以强烈的爱憎,炽热的激情,塑出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剧中无论正反人物其性格都很突出,如屈原凌厉、刚烈;信陵君坚毅、沉着、智勇双全。高渐离因出身卑微,故性格坚韧,能忍辱负重;而夏完淳有才华、富勇气、持大节;段功忠勇、耿介、憨厚,但易妥协。郭沫若在剧中对古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极为生动,她们都美丽、聪明、勇敢、富于智慧。

  2、郭沫若的史剧善于高度概括历史生活,深入开掘巨大而尖锐的历史矛盾,构成雄伟的结构,紧张的情节和波澜壮阔、奔腾起伏、惊心动魄的气势,真正作到“情节曲折而近情理”、“刺激猛烈而有根有源”。《屈原》把屈原一生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概括在一天之内,集中加以表现。从清晨的吟《桔颂》抒怀,接着入宫被诬,痛斥南后,佩剑出游,怒斥张仪,到受囚禁,颂雷电,祭婵娟,走汉北……,环环紧扣,奇峰突起、腾挪跌宕,真是别具匠心,引人入胜。该剧在重庆连演17天21场,场场爆满,后被反动派政府禁演。

  3、郭沫若的史剧充满着浓烈的诗意和优美的抒情,犹如宛转激越的抒情诗。

  雨果说:“戏剧就是完整的诗”。但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极难的。作为诗人的郭老,他不但把一部部的史剧按诗的结构和意境来设计,更为剧中人创作了许多诗歌,甚至连对白、独白都是诗样的语言。如《棠棣之花》中聂 为

  弟弟聂政送行时唱的歌,盲叟的行吟诗,酒家女春姑的歌;《屈原》中钓者的歌;《虎符》中大梁民众送信陵君的颂歌;《南冠草》中夏完淳所赋的诗都词优意美,使人悦耳赏心。尤其《屈原》中的大段独白《雷电颂》更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成为不朽的名篇。

  尽管郭的史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仍有不足,一是有的人物塑造有现代人之谦;二是曹操赎回蔡文姬的动机是出于友情和为了发展文化也有些牵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3795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